娭毑(奶奶),相信大家对这称呼都不陌生。
我的娭毑(奶奶)一生节俭,一件天蓝色洗发白的盘扣上衣、补丁加补丁还舍不得丢,老人一直坚持穿着,虽说旧,但洗的干净,没有一点污渍。
娭毑(奶奶)一生既勤劳又节俭,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没在家,我们姊妹跟随娭毑(奶奶)一起生活,所以我们对娭毑(奶奶)印象极深。
记得小时候,我的鞋底已磨破,我也一直穿,没有告诉娭毑(奶奶),直到地上结冰打霜时,穿着破鞋踩在地上挺冷,我才对娭毑(奶奶)讲,“我的鞋破了”。
娭毑(奶奶)一看,惊呆了,心疼的讲“你这妹子,鞋烂成这样怎么不早讲?这怎么能穿啊?好,给我四天时间,做一双新的给你。”
听了娭毑(奶奶)这句话,我不知多高兴,每天数日子,过四天好像是过了四年,好难熬,每天数啊数,在学校基本都没心思上课,脑子里全是新鞋子,想着鞋子有多漂亮,要好好爱惜,因为娭毑(奶奶)年龄老了,做一双鞋不容易等等。
到第四天放学时,我基本是一路小跑到家,很远连叫娭毑娭毑(奶奶),只见娭毑(奶奶)穿着一件笨重的旧棉袄,两手放后背,不急不忙从房间走出来,慢吞吞讲“女孩子,一点都不温柔,大老远就大呼小叫,有事不能回家讲吗”?
我便羞愧又兴奋的看着娭毑(奶奶)讲“您不是答应我四天做一双鞋吗?高兴起来,还哪顾得温柔啊”?
娭毑(奶奶)瘪着没牙齿的嘴笑着说,“就你会找借口,今天第几天了”?我跳起来讲“四天”。
只见娭毑(奶奶)两手从后面拿出来,顿时一双崭新的鞋呈现眼前,当时我高兴的蹦起好高,好耶,明天我的脚不会挨冻了。然后又跳起很高讲“谢谢娭毑(奶奶),还讲辛苦了”!
其实,那时并不知辛苦真正的含义,只是听哥哥姐姐讲多了,自然跟着学了。
“就你嘴甜”。娭毑(奶奶)讲。
我俏皮的亲了一下娭毑(奶奶)的脸,然后又跑远了。娭毑(奶奶)望着我摇了摇头。
小时候,每年的春天,我们姊妹几个一前一后常跟着娭毑(奶奶)去山上摘茶。
我和妹妹还好点,哥哥可没这么听话,他不是掏鸟窝就是到处瞎逛,山上乱七八糟的杂藤和树枝很多,加上又有蚊虫,有一次,不知什么虫钻到哥哥衣服里面,他一边抓痒一边讲“不舒服”,娭毑(奶奶)掀开衣服一看,吓懵了,只见一身紫红色大小不等的坨坨,她忙丢下手中茶叶,牵着我们往家赶。
回家后,也不知娭毑(奶奶)用什么东西煮的水,只见一锅酱颜色的水烧开后,然后又用两个木桶互相倒来倒去,这是加快冷的速度,然后替哥哥擦洗,说来也怪,没多久哥哥一身不痒了,坨坨也好了。
姐姐排行老大,她经常能帮娭毑(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哥哥最捣蛋,不但不帮忙做事,还经常惹祸打架,弄得娭毑(奶奶)经常牵着他上门赔礼道歉。
爸妈知道后,也耐心的教育哥哥,后来干脆把哥哥带到城里,留着我姐姐妹妹三个在乡下。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也在长大,娭毑(奶奶)也慢慢变老,后来我们都来城里发展,但娭毑(奶奶)说什么都不愿意走出大山,她还讲“生是山里人死是山里鬼”。
娭毑(奶奶)在大山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她常对我们讲“不要求我们大富大贵,但要平平安安”!
娭毑(奶奶)到最后终止呼吸时头脑都清晰,也许有预兆,提前一天,把我们全叫回老家,轻轻的说着话,然后头一偏就去了。
当时,我们还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便大声的叫着,一位邻居听到哭声跑过来讲“老人已去,不必伤心,准备后事吧”。
那年,我才十七岁。
后来,老家人感叹“这样去,是老人修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