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谣歌手马頔带着吉他踏上云南的土地时,谁也没想到,一场演出竟让他意外解锁了“美食博主”的新身份。演出结束后,马頔的社交账号画风突变——从弹唱视频到满屏的云南美食,网友调侃:“这是被云南的烟火气‘绑架’了吧?”

马頔的云南行,像极了当代年轻人的旅行缩影:白天打卡景点,晚上钻进巷子找地道小吃。他在大理古城捧着热气腾腾的“南诏一根面”,镜头里汤汁浓郁,面条筋道,配文“一碗面里吃出一座城的温度”;在丽江夜市对着鸡豆凉粉大快朵颐,还不忘科普纳西族饮食文化;更在临沧的山寨里解锁了“酸木瓜拌火烧猪耳朵”,酸辣脆爽的口感让他直呼“比写歌还上头”。最绝的是油炸鸡枞菌——金黄酥脆的外皮下藏着山野的鲜香,马頔边吃边感慨:“这菌子能让人吃出‘颅内高潮’!”

马頔的吃播并非单纯“炫饭”。他在直播中穿插着云南风土人情的讲述:巍山小吃节里千人共品的牛头宴,是彝族人对食物的敬畏;俐侎人用山茅野菜烹制的宴席,承载着族群千年的生存智慧。这种“吃播+文化”的模式,让人想起二胡演奏家马云飞用摇滚颠覆传统民乐的尝试——用年轻化的表达打破刻板印象,让传统文化“活”得更接地气。

“音乐人不务正业,靠吃播蹭热度?”但回看云南本土案例:怒江小伙凭一句“我是云南的”魔性走红,即便被嘲“吃相难看”,仍让世界记住了傈僳族文化;巍山小吃节用“哪吒喊你吃美食”的AI创意狂揽8亿曝光,证明“会玩梗”才能让传统破圈。马頔的转型,或许正是音乐人与美食的“双向奔赴”——用味蕾打开云南,用流量反哺文化。

马頔,弹琴时是民谣诗人,举筷时是烟火食客。他的云南吃播之旅,恰似云南美食的缩影:看似随性,实则深藏对生活的热爱。正如网友所言:“以前听《南山南》流泪,现在看他吃菌子流口水——这大概就是云南的魔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