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老子是元帅,儿子肯定也得进部队,最次也得混个将军当当。
陈毅元帅的大儿子陈昊苏,选择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实现了父亲年轻时的文学梦想,成为了一名作家。
1942年,陈昊苏出生了,那会儿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他爸爸陈老总是个乐天派,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于是给儿子起了"昊苏"这个名字,寓意"天快亮了"。
陈昊苏回忆父亲时说,他性格很特别,既好相处又特别严格。说好相处,是因为父亲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和孩子相处像朋友一样,总是鼓励孩子们自己拿主意,很少插手他们的事;说严格,是因为父亲坚决不让孩子们打着自己的旗号搞特殊待遇,连上学都不准他们提自己是陈毅的子女,要是有人不守规矩,一定会被父亲狠狠地教训。
在陈老总的教导下,陈昊苏和两个弟弟都学会了独立自主,他们从小就明白要靠自己努力,从不依赖他人。
1960年,陈昊苏从高中毕业,他跑去问父亲该怎么选大学专业。陈老总想到咱们国家那时候特别缺工业方面的人才,就劝儿子去学工科,这样以后能为国家做点贡献。
就这样,陈昊苏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攻读无线电物理这个专业。
陈昊苏大学毕业后,先在航天系统的七机部工作。到了80年代,他转行进入政界,开始在共青团中央担任职务。之后,他还曾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并担任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
陈昊苏实现了父亲年轻时的愿望,成为了一名作家。
陈老总年轻时梦想成为作家,想通过写作改变世界。然而,革命形势的变化让他明白,单靠文字无法对抗反动势力,只有投身革命才能实现理想。因此,他放下笔杆,拿起枪杆,踏上了从军之路。
投身革命后,陈老总始终惦记着这个心愿,坚持写作不停歇,还常与毛主席以诗会友,创作了不少广为传诵的诗篇。
陈昊苏回忆说,他小时候总能看到父亲一有空就埋头读书,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的书籍。这个习惯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他,使他对文史知识产生了极大的热情。
陈昊苏在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本以为父亲会让他学文史类的专业,结果出乎意料,父亲却建议他选择理工科。
陈昊苏和父亲有着相同的爱好,业余时间也爱看书、写文章。1985年,他正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这正好实现了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
陈昊苏对自己的成就并不看重,他曾向记者表示:“我不太关心诗歌的艺术水准,关键是用诗表达心声、结交朋友、传递情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此外,陈昊苏还热心参与各类文化交往工作,先后出任中国长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理事长、中俄友好协会主席、中欧交流协会主席、全国世界语联合会主席等职位,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陈昊苏做出的突出成就,广州大学、湘潭大学和武汉大学都邀请他担任荣誉教授。
因此,将军的后代未必都要继承父业,陈昊苏就选择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同样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确实值得称赞!
今年,陈昊苏老先生迎来了80岁生日,但依然精神矍铄。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2月份,他特地写了4首诗,以此表达对这场体育盛事的祝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味其中一首佳作:
塔顶火炬映长空,银装素裹雪纷飞。
全球携手共奋进,团结一心闯未来。
人类历史如东方春秋般绵长,文明光辉似日月交替般璀璨。
天水赴京见爱人,彻夜未眠待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