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386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面对“恶狼”和“毒蛇”,不要盲目地善良
02、善良也有尺度,否则受惠者可能反咬一口
03、如果不提高认知层次,善良容易被人当枪使
04、如何既善良,又避免受到伤害?
此图为AI生成
每年的4月1日,是“哥哥”张国荣的逝世纪念日。关于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前不久,我们深入分析了他罹患抑郁症的真正根源。
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图片,据说是哥哥的遗书,上面的最后一句是:“我一生人无做坏事,为何会这样?”这到底是不是哥哥的遗书,无法证实。但这句话确实是很多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心声:
我明明没有害过人,对别人非常善良,甚至还付出、牺牲了很多,可为什么别人要伤害我?难道善良有错吗?
网传的“张国荣的遗言”,但未经证实
有些人在不断遭受伤害之后,甚至会扭曲地认为好人是没好报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从此变得麻木甚至冷漠,拒绝对所有人提供帮助。
我希望这部分人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要盲目地否定善良的价值。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尤其是中国社会,我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标准,我们不能存有害人之心。
可当内心的善良化作实际行动时,我们要为善良加上一些必要的前提——智慧。否则,所谓的善良很容易变成别人利用和伤害我们的工具,最后“好人没好报”。
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助网友们提升认知层次,更有智慧地当一个善良的人。
01、面对“恶狼”和“毒蛇”,不要盲目地善良
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就不断循循善诱:孩子,你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话是没错,可是他们往往没有教我们另一个重要的事——善良要分对象。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做《农夫与蛇》。一位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农夫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用体温让它苏醒过来。结果,蛇醒来后咬了农夫一口,蛇有剧毒,农夫因此死了。
我国明代也有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叫做《东郭先生与狼》。有一天,东郭先生在路上遇到了一只受伤的恶狼,它正被人追杀。
狼苦苦哀求东郭先生救他,东郭先生知道狼生性凶残,但他看着眼前的狼,心生怜悯,最终答应了。可等到狼脱险后,它却恩将仇报,想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东郭先生遇到了一位有智慧的老人,老人巧妙地把狼引入袋中,用拐杖把它打死了。
老人指责东郭先生:“这里一带的狼非常凶恶,就算你救了它的命,它也会反过来害人。你真是太糊涂了!”
这种好人出手相助,对方却恩将仇报的事,在现实中其实非常常见。著名演员孙俪就曾经陷入一场这样的风波。
她偶然间认识了贫困山区的孩子向海清,发现他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便决定资助他,每个月给500元,一直到向海清考上大学。在当时,500元对于大山里的贫困家庭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向海清真诚地对孙俪表示感谢。
但是,向海清上了大学以后迷失方向,经常逃课,把生活费用于玩乐。他用各种理由向孙俪索要更多的资助资金。
孙俪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停止了对向海清的资助。向海清不反省自己,反而感到非常愤怒,认为这么一个大明星资助自己这么一点钱,根本不算什么,怎么可以停止资助?
他写了一篇6000字的投诉书发到网上,说孙俪假慈悲,把孙俪推上了风口浪尖。一开始,很多网友相信了向海清的话,指责孙俪言而无信,孙俪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虽然后来真相曝光,事情反转,大家又掉转头指责向海清忘恩负义,但孙俪受到的伤害仍然不小。很多网友感慨,这是一出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所以,做人要善良,但不能无差别地对任何人都善良。“恶狼”的天性是要吃人的,“蛇”很可能是带着剧毒的。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现实社会中的“恶狼”和“毒蛇”其实是人格障碍患者,他们有3大典型的特征: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缺乏同理心、行为远远超出社会规范。
我们要尽量看清他们的本质,更不能指望善良能够感化他们,否则就会变成“用爱发电”,或者成为很多网友所称的“圣母婊”。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尽量跟他们保持距离,而不是盲目地对他们善良,否则很可能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即使不得不相处,也要知道相处的智慧。
02、善良也有尺度,否则受惠者可能反咬一口
善良除了要分对象,还要讲究尺度。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年轻人每天在上班路上都会遇到一个乞丐,他非常同情乞丐,每天都给他10块钱。乞丐非常开心,对年轻人十分感激。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年轻人每天给的钱越来越少,从10元到5元,再到后来只给1元。
乞丐感到生气,有一天,他一把拉住年轻人,愤怒地问道,“你以前都是给我10块钱的,后来只给5块钱,为什么现在就剩1块钱了?”
年轻人无奈地回答,“我以前是单身,没那么大的经济压力,就给你10块钱。后来我结婚了,要养家,只能给你5块钱。现在我有了小孩,开销更大,就只能给你1块钱了。”
乞丐听完勃然大怒,“你怎么能用本来该给我的钱,去养活你的家人呢?”
相信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觉得乞丐不可理喻——年轻人给他的钱不是理所当然的,他凭什么要求别人给多少钱,还指责别人?!
这位“白眼狼”乞丐固然很有问题,但其实故事中的年轻人也有不足。他不仅在实施善良之前未懂得分清对象,也没有深入地理解人性,掌握好善良的尺度。他可以偶尔施舍乞丐一些钱,但他不应该每天都给。这会让乞丐慢慢失去了感恩之心,反而觉得这是年轻人应该给他的。
升米恩,斗米仇,在别人危难的时候,即使我们只给予了很小的帮助,别人都很可能会感恩戴德。但如果我们不懂得适可而止,还持续地帮助别人,久而久之别人很容易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我们给予的帮助减少了,或者停止了,他们反而会记恨、报复!
03、如果不提高认知层次,善良容易被人当枪使
有的人在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很好,尤其容易同情、共情弱者,非常有爱心。如果说他们不善良,恐怕他们的身边人都不会认同。
可是如果这样的人不提升认知水平,缺乏理性,他们的善良很容易被人当枪使,成为有的人传播谣言、阴谋论,甚至是攻击国内社会体制的工具。
2022到2023年,“胡鑫宇失踪事件”轰动了全国,一个高中生人间蒸发了,家属、校方、警方多次进行“地毯式”搜寻都找不到人。根据媒体报道,其实在他失踪前就出现了种种抑郁症的症状。但他得的是“微笑型抑郁症”,老师和同学都没看出他有异常。在胡鑫宇被找到前,我们就分析过他极有可能是避开人群,自杀身亡了。
后来,警方终于找到了胡鑫宇的尸体,证实了确实是自缢身亡。但直到现在,很多网友不相信这个结果,始终认为胡鑫宇是被谋杀的,官方通报只是为了掩盖事实。
其实,这些网友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非常善良的,他们见不得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更无法接受黑暗势力作恶。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边界。
一方面,他们对“微笑型抑郁症”缺乏了解,对抑郁症有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意识到网上有些人是居心叵测的,会故意利用他们的认知局限和善良,散播谣言,制造虚假舆论。他们被人当枪使了还浑然不知。
2008年的时候,国内有一部商战剧挺有名的——《天道》。有些网友借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分析了认知的4个层次: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处于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即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并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即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即保持“空杯”心态,处于认知的最高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仍处于第一个认知层次,只凭借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马上下结论。当遇到不在自己认知、理解范围内的观点时,几乎总是持反对、否定态度。他们还很容易受到情绪煽动,被人轻易地带节奏,自认为自己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周遭事物,具备更多的智慧,别让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我们的善良。
昨天,我们对最近的“虐猫考生被985院校拒收”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很多网友在文章下评论。
有的网友说,徐某虐猫是不对,但大家和那两所大学为什么要对他赶尽杀绝呢?这样反而会让他心里更加充满仇恨,危害社会的可能性更大。这些网友觉得,应该对徐某多一点宽容和关爱,然后把他治疗好,引导他回到正轨。
这部分网友真的特别善良,可是,他们对于“虐猫成瘾”和人格障碍缺乏理性、深入的认识。他们以为成瘾患者和人格障碍者是能被爱感化的,利用一般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就能解决问题。这是严重的认知误区。
如果我们只有善良,没有足够的认知层次,很容易作出不理性的决定,上演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04、如何既善良,又避免受到伤害?
在一些恶意伤人、甚至滥杀无辜的极端新闻事件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所谓的“人渣”。出了事后,犯罪者的家人对媒体避之不及,新闻报道往往难以深入挖掘到他们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情况。
即使记者采访到一些信息,最后呈现出来的也往往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有些凶手的父母甚至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不是什么大恶之人。
所以有人说,这些犯罪分子是“天生的坏种”,是基因里本来就有更加暴力的倾向,后天再遇到一些事情后就爆发了。
其实,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的“人渣”都是重度人格障碍患者,主要的根源是他们从小到大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又缺乏积极的引导,逐渐形成了不理性的完全外归因。
他们的父母虽然不是“恶人”,但往往有人格异常,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还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遇到人际关系矛盾时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别人与外界。
他们的孩子长期遭受父母的心理伤害,内心压抑,而且在耳濡目染下,也出现了完全外归因模式,形成相应的人格异常。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与人发生冲突,人格异常越来越严重,最后出现了极端报复行为。
也就是说,其实并没有“天生的坏种”,而是家族中不理性的外归因模式一代传一代,最后在某一代人的身上不断叠加,特别严重。
希望为人父母者要懂得真正科学的育儿方法,并要学会理性的综合归因模式——既看到客观因素与他人的问题,更要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升。
除此之外,社会大众要学会与人格障碍者和平相处,尽量避免自己遭受伤害。
第一,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盲目地对他们善良。即使真的忍不住想帮助他们,也要做好保护自己的措施,并且做好可能会被对方反咬一口的心理准备,降低他们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生活中有的人是“窝里横”,在外对别人毕恭毕敬,在家里不但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对他们大吼大叫,拳打脚踢,不断索求。当然,他们的父母在教育上也有责任,以往肯定对孩子采取了不当的教育方式。
如果有这样的亲戚,我们也要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矛盾冲突,也尽量不要跟他们发生经济方面的来往,不要因为心软而过多地帮助。
第二,如果不得已要与人格障碍者相处的话,尽量不要与他们直接发生矛盾与冲突,更不要与他们较真或者表露出轻蔑和敌意,反而要开启夸夸模式,多给他们认可和夸赞。
人格障碍者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他们往往会非常敏感,别人眼中很平常的话语和行为,有可能会令他们感到愤怒、屈辱,情绪大爆发,甚至失去理性,出现暴力行为。
所以,我们跟他们相处时,要多留些“心眼儿”,考虑到他们可能出现的反应,对待他们要比对待其他人更加尊敬、尊重和肯定。
第三,提高防范意识。有时候哪怕我们已经做得非常有礼貌了,但人格障碍者仍然会从负面角度解读,把我们的好意当坏意。
所以,我们要多留意他们的动作、神情,及时应对,防范他们做出过激行为。如果真的遇到了,我们也不必过分忍让,可以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合理反击,维护自身的权利。
人格障碍者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一般的临床治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都疗效不佳,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又几乎不可能。所以,如果他们真的犯下了法律范围内的罪行,我们反而呼吁要对这部分人重判、快判。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善良且有智慧,利用善良来帮助真正值得帮助的人,令社会更美好;利用智慧来识别隐患和危机,避免自己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