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一个人内心强大无比的三种心态

楚然谈情感 2025-01-14 15:39:29

文/情感文化小陈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中国五千年,圣人两个半。

这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

《论语》则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

2500多年来,这部儒家经典已经渗透到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生的许多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读懂《论语》中的这三个强者心态,领悟人生大智慧。

一、愿意接受事与愿违的心态

“时也,命也;慎始,善终;尽人事,听天命”。——孔子

意思是,时机决定命运,选对了路就要坚持下去。你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

所有的事与愿违,其实都另有安排。

这一番话,其实是孔子早年读《易经》的时候悟出来的。而且,孔子也用了自己的一生去验证这番话。

纪录片《中国》开篇,讲到了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他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复兴王道,恢复周礼,使天下归仁。

然而他生活的朝代,却是礼崩乐坏,民心不古。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迫害别人,再也没有从前教化之风。

面对这种现象,孔子痛心疾首。

于是,他不辞辛苦周游列国,只为向各国的国王传播“仁、礼”的主张。

结果各国君王关心的,只是如何成为天下的霸主。

仁爱礼制,显然无法帮助他们开疆拓土,立即成就霸业。

于是孔子屡屡吃到闭门羹。

最惨的一次,他被人关在陈蔡两国交界的地方,饿了七天七夜,差点被饿死。

后来弟子子贡赶到,才救了他一命。

可即便经历了这样的大难,孔子却仍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转变方向,开始教化世人。

直到死去的那一刻,他竭力推行的“仁政”,也没有找到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壤。

不得不说,孔子的一生是遗憾的。

但孔子死后,他所编撰修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著作,却被后世奉为了儒学经典。

他的儒家思想,更是如同一条亘古不绝的大河,川流不息,不舍昼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时至今时,从中国乃至世界,都在传扬着儒家思想,推崇着仁爱主张。

二、尊重不同意见的心态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论语》

孔子经常向弟子们流露出自己的心愿:“你们知道吗?在我仰慕的周公所建的城洛邑有个了不起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还有人叫他老聃,我却尊称他为老子,他博古通今,在那大周礼仪文物典籍荟萃的地方,而老子掌管着这些书籍与文物。我多想带你们去向他学习啊……”

闻一多曾说:“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孔子曾经三访老子,虚心问道。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我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孔子推崇仁义礼智信,注重世俗规矩;老子讲究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观点不同,并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君子情谊。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巴科在开学典礼上的一段演讲,近来在朋友圈里刷了屏。在演讲中,他给新生们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他大一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室友,艾伦。两个人性格迥异,一见面就互相看不顺眼。

艾伦个子高大,体格健硕,而他却长得矮;

艾伦平时生活有些邋遢,而他却是洁癖王;

艾伦学习的时候,经常把他的音响开到最大,而他却只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

艾伦喜欢所有的纽约运动队,而他却对此感到讨厌……

诸如此类的事情,让劳伦斯·巴科觉得,他们两人永远都不可能合到一起。

但随着不断地相处,他才意识到,他对艾伦偏见太深,知之甚少。

艾伦不仅学识出众,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为人也非常仗义、善良。

他们两人经常就政 治问题进行辩论,几乎没有达成过统一,但他们始终都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从未因此红过脸。

甚至,艾伦还充当了他的媒人,为他介绍了现在的妻子——阿黛尔。

两个处处不投机的人,逐渐成为一生的挚友,一起见证了彼此人生中许许多多重要的时刻。

直到现在,他们两人的友谊已经持续了整整五十三年。

谈及此,劳伦斯·巴科感慨道:请不要根据外表或你的第一印象来快速判断一个人。

哈佛校园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每位学生要学会从差异中学习。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学会尊重不同意见,世界不会因为你是哈佛毕业生而善待你。

世界这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和感受。

如果无法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试着包容与尊重。

三、接纳批评的心态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的性情最为刚直,办事鲁莽而冲动。

有一次,子路见子羔学有小成,便推荐他去费地担任地方官。不承想孔子知道后,却批评他是“害人精”。

子路很不服气,孔子则耐心解释道:子羔学艺不精,贸然当官只会害了当地百姓啊。

子路听后懊悔不已,觉得孔子说得很有道理,便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诲,拦住了子羔。

在《论语》中,虽然调皮捣蛋的子路隔三差五就会受到批评,可他却仍旧深受孔子的喜爱。

究其原因,全在子路能接受批评并及时改正。

孟子也曾评价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现实中,人无完人,你我都有犯错、失当的时刻。

面对别人的批评,有些人立刻就会恼羞成怒,最后酿成更大的错误。

当你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指正,就能不断进化自己。

1988年,在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获奖者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一部《论语》,蕴藏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读懂《论语》,你会领悟许多人生哲理,获得无数成长,从而强大无比。

3 阅读:6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5

用户10xxx05

3
2025-01-15 01:24

孔大仙就一比马云还能忽悠的骗子

潜龙勿用求实辅导班

潜龙勿用求实辅导班

2
2025-01-15 19:17

一派胡言!

潜龙勿用求实辅导班

潜龙勿用求实辅导班

1
2025-01-15 20:12

中国孔孟可耻!

楚然谈情感

楚然谈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