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起火致三人遇难,宁德时代声明未供电池引争议

悦琳说一说 2025-04-05 16:29:54

2025年3月29日,安徽铜陵德上高速上,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轿车撞上隔离带水泥桩后迅速起火,熊熊烈焰在短短15秒内吞噬了整辆车。

监控画面记录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三名年轻女性受困于变形车门,最终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小米汽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起事故发生后,立即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担忧。

据事故车辆的行车数据显示,事发时车辆正处于智能驾驶辅助模式(NOA),系统在撞击前1.2秒才触发紧急制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车辆底盘的电池在碰撞后发生了“热失控连锁反应”,火焰向上蔓延的速度远超行业标准,这与雷军此前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倒置电池安全设计”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故发生后,责任归属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根据初步调查,NOA系统曾多次提醒司机接管车辆,司机也在一秒后进行了接手操作,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引发了人们对智能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反应速度和判断准确性的质疑。

同时,电池的安全性也成为讨论的焦点。

在事故原因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宁德时代于4月2日在其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开声明,称涉事车辆并未搭载宁德时代的电池。

雷军此前曾公开表示,小米SU7使用的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

宁德时代的迅速撇清关系,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引发了更多猜测,并将舆论压力转向了比亚迪,而比亚迪方面对此事保持沉默,更增添了事件的疑云。

根据小米汽车供应链信息显示,2024年5月前生产的标准版SU7车型确实仅采用比亚迪弗迪电池,宁德时代的电池从2024年6月起才开始通过“双盲盒”模式随机配装。

但有汽车行业内部人士透露,部分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临时更换电池供应商,这会导致电池安全检测时间缩短,增加车辆安全风险。

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重点宣传的“倒置电芯防自燃技术”也受到了质疑。

有消息称,发生事故的车辆是标准版SU7,而据小米汽车内部人士透露,标准版SU7并未配备这项技术。

这让人怀疑小米是否为了降低成本,在不同版本的车型上采用了不同的电池安全标准。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批评,雷军在4月1日晚首次公开回应,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并承诺小米会全力配合调查,承担应有的责任。

这份姗姗来迟的声明并未能完全平息公众的愤怒和质疑。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故发生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一种“集体沉默”的现象。

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车企的公关部门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冷处理”,暂停了社交媒体账号上技术类内容的更新。

特斯拉中国官网更是连夜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理想汽车也发布了《自动驾驶功能使用安全指引》,强调“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

这起事故不仅仅是小米一家企业面临的危机,它更暴露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智能驾驶技术的可靠性、电池技术的安全性以及车企的责任担当,都亟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技术进步固然重要,但安全才是发展的基石。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安全保障,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这起事故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思考。

在通往完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还有哪些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之间的关系?

我们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查明事故的真相,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这起事故留给我们很多疑问,它是否会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未来的智能驾驶技术又将走向何方?

0 阅读:238
悦琳说一说

悦琳说一说

悦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