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受重视的坦克装甲车辆“灭顶之灾”

以彤谈国际 2025-03-28 20:56:39

  在乌克兰,使用炮弹、火箭弹、集束炸弹等撒布的自锻破片(EFP)攻顶弹药,正在越来越有效地击毁坦克装甲车辆。

  ▲ 自锻破片战斗部的弹丸形成示意图  自锻破片战斗部的药型罩是浅盘形或碗形,材料有铜、钽、铁、钼和钽钨合金等多种选择。它的形状、厚度、材料,以及炸药类型、起爆方式等,都对穿甲威力影响很大。但不论怎样,它都有两个特点:穿透力比典型的聚能破甲战斗部弱,但有效作用距离远很多。

  ▲ 自锻破片战斗部的末敏弹攻击坦克靶标

  ▲ 子母弹撒布的末敏弹攻击坦克靶标  坦克装甲车辆,极难加强顶部装甲防护,那里一直是最薄弱的地方。有的顶装甲,都无法抵挡小型聚能破甲弹的攻击。比如小型反装甲子弹药,一般能穿透20~5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而M1这样的坦克,顶装甲厚度大概也只有25.5毫米。

  ▲ M270火箭炮发射的M26火箭弹,撒布出的M77双用途子弹药,重量只有0.23千克,但能击穿100毫米厚的装甲。  俄乌战场上,绝大多数装甲车辆都通过加装铁笼、顶棚等,来提高顶部防护力。但这也只能针对小型聚能破甲弹药。现在常见的自锻破片攻顶弹药,比如155毫米的SMArt、“博纳斯”炮弹,依旧足以击穿它们。这两种弹药都受到乌克兰炮手的高度称赞,因为它们的命中率很高。

  ▲ 德国SMArt制导炮弹

  ▲ “博纳斯”末敏弹子弹药  乌克兰军队还使用了法国制造的HPD-2反坦克地雷。它也是采用自锻破片战斗部,能击穿150毫米的车底装甲。  俄军在战场上使用过自锻破片攻顶弹药,有的是通过500公斤级的集束炸弹投放。它内含15个子弹药,释放后通过三个小降落伞减速、旋转,通过红外/毫米波双模传感器扫描地面,探测到目标并进入射程后,引爆自锻破片战斗部。它能在100米距离上击穿70毫米装甲。如果在下落过程中没有探测到合适目标,它就会在落地后变成反车底地雷。  美国也早就在试验一种攻顶的反坦克地雷,XM204。

  它在2022年投产,重38千克,能由两名士兵携带和布设。每套地雷包括一个手提箱式的发射器,四个末敏弹子弹药。每个发射器能覆盖一个直径100米的打击范围。通过声学、震动和雷达传感器,它能监测到1000米外的车辆运动。根据数据确定目标合适并进入射程后,发射器就通过火箭发动机,将一个子弹药射到预定高度。随后子弹药通过传感器扫描探测,发现目标后启动自锻破片战斗部,形成一颗钽金属的高速弹丸,射向目标顶部。  俄罗斯也有类似的武器系统。  如何应对、减轻这种从天而降、攻击头顶的威胁呢?各国目前都没有真正有效的方法,而且短期内,似乎也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将顶部装甲全面升级、加厚,基本上不可行。因为它只能对付聚能破甲战斗部的子弹药,而且不可能扩展到几米开外。

  ▲ 在炮塔顶部加装格栅装甲的T-72坦克  现有的主动防护系统,即便是在设计中考虑了拦截顶部攻击,但那也只是针对破甲弹战斗部的导弹、火箭筒。自锻破片攻顶弹药能在距离目标50~100米外引爆,远远超出了现有主动防护系统的交战距离。而且对主动防护系统来说,自锻破片是一个尺寸非常小、速度非常高的来袭物,及时反应和拦下它都非常困难。  因此,目前应对自锻破片攻顶弹药的唯一答案,可能在近程防空系统上,特别是反无人机、反火箭弹炮弹的武器系统。

1 阅读:1
以彤谈国际

以彤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