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近期对越南加征 46% 关税的消息,在国际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令人意外的是,越南领导人主动提出 "零关税" 方案,却被白宫以 "非关税欺诈" 为由驳回。这种 "你退我进" 的博弈背后,暴露出美国关税政策的深层逻辑 ——以逆差为标尺的霸权主义。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 年美越贸易逆差达 1045 亿美元。但特朗普政府计算 "对美关税" 的方式令人瞠目结舌:将逆差总额除以美国进口额,得出越南对美 "隐形关税" 高达 90%。这种 "数学游戏" 本质上是为加征关税寻找借口,而越南提出的零关税方案,反而让美国担心失去施压筹码。正如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所言:"零关税不会减少逆差,我们要的是结构性改变。"
二、欧盟的 "橄榄枝" 为何被折断?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 "零对零" 关税提议,试图通过互免汽车和工业品关税缓解矛盾。但特朗普的回应堪称 "教科书式讹诈":除非欧盟购买 3500 亿美元美国能源,否则免谈。这种强买强卖的逻辑,彻底暴露了美国 "美国优先" 的本质。
事实上,美欧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产业竞争力差异。欧盟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具有优势,而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迫使欧盟购买低附加值的能源产品。这种 "逆差归零" 的执念,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更将全球贸易体系推向危险边缘。冯德莱恩在与中国总理通话时坦言:"美国关税政策正在撕裂多边贸易秩序。"
三、妥协者的 "囚徒困境"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许多国家陷入 "妥协 - 被打脸" 的恶性循环:
越南
:从最初的 "零关税" 到被迫接受更严苛的贸易审查,越南在三个月内三次调整谈判策略,却换来美国将关税从 46% 提高至 52%。
加拿大
:作为美国传统盟友,加拿大曾主动配合美国钢铁关税调查,结果反遭加征 10% 铝制品关税,最终被迫启动 WTO 诉讼程序。
日本
:尽管签署《美日数字贸易协定》,日本汽车出口仍面临 25% 关税威胁,安倍晋三的 "亲美外交" 沦为国际笑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尖锐指出:"美国正在进行一场 ' 恶意的愚蠢 ' 表演,其目的是震慑所有国家,让他们屈服于霸权逻辑。"
四、中国的 "破局之道"在这场全球博弈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
反制与合作并行
:对美加征关税的同时,积极推动 RCEP 生效,与东盟贸易额突破 6000 亿美元。产业链升级
:通过 "中国制造 2025" 提升高端制造业竞争力,2024 年半导体进口额同比下降 18%。多边主义旗帜
:在 WTO 框架下联合欧盟、巴西等经济体,起诉美国钢铝关税违反非歧视原则。内需市场扩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45 万亿元,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82%。这种 "以斗争求合作" 的策略,使中国在关税战中保持主动。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言:"我们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五、未来趋势与观察点盟友离心倾向加剧
:加拿大、欧盟开始探讨对美反制措施,跨大西洋关系裂痕加深。供应链重组加速
:越南、墨西哥等国成为产业链转移热点,但美国试图 "去中国化" 的努力成效有限。科技战升级
:美国对华为、中芯国际的制裁持续加码,半导体领域的 "新冷战" 格局初现。能源博弈白热化
:美国页岩油产量突破 1400 万桶 / 日,试图通过能源霸权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结语:在风暴中坚守航道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中国既不盲目对抗,也不妥协退让,而是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多边力量,构建起抵御风险的 "护城河"。这场博弈不仅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发展模式的竞争。正如《人民日报》所言:"历史终将证明,开放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单边主义注定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