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剧情的发展,杨建群最终还是犯错了。然而在这之前,有多少观众坚信他是不会走上歧途的,他肯定能够秉公执法。因为他面对过许多的诱惑,但都不为所动,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只是他还是让大家失望了,他在情与法之间,没有守住自己最后的底线。
如果从表面看,杨建群放走王柏林当然只是因为妹妹,然而从深层去剖析,我们会发现不单单只是因为这样。他的悲剧人生并不是杨建秋一手酿成的,正如杨建秋的人生会变成这样也不只是因为赵主任而已。
杨建群会在情与法之间失控,其实是离不开这三点原因的。
原生家庭的悲剧原生家庭似乎是个被用烂的词,然而许多问题的症结确实是来自这里。杨建秋的自卑来自原生家庭,杨建群对待妹妹的百依百顺,同样是因为原生家庭造成的。当家庭困难,两人无法同时上学的时候,家里放弃了杨建秋,选择了杨建群,自此,杨建群在内心深处就觉得亏欠着妹妹。
当妹妹来开口托着找工作的时候,他拉下脸去求自己的老丈人。当妹妹去了那么一个敏感的单位时,他虽然百般担心,但是碍于妹妹的情面,他最终还是让她留下了。当妹妹坦白自己和新高科有关系的时候,他没能让她去自首,反而选择了帮她隐瞒。
他因为那份原始的所谓的亏欠,而步步退让,处处纵容。这种情感上的亏欠都是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同时他自己无法消解,所以只能演变成如今这样。他无法从中解脱,只能跟着妹妹一起沉沦下去了。
亲情的绑架杨建群之前肯定经历过很多类似的诱惑,但是他都抵挡住了。而那时他的父母、妹妹都不在他身边,所以他无所顾忌。他的老婆虽然有许多的缺点,但还是有底线的,所以没有拖他的后腿。
当他的妹妹来了之后,他受困于这种凝固的亲情,一再妥协。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进而最终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与其说,杨建秋抱有某种侥幸心理,不如说杨建群同样抱有这种侥幸心理。
他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一次又一次的包庇了妹妹。而这都源于亲情无形中的绑架。
一时的冲动杨建秋的自杀刺激了他,使得他无法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虽然他被她气得咬牙切齿,气得怒扇她耳光,可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妹妹躺在血池里的时候,他还是被吓坏了。那个场面太具有冲击力,作为观众,我们尚且心惊,更别提杨建群了。
当他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他便注定了会走上那条错的路。他的犯错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是没有思考的时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被冲动磨灭了理智。
当然,纠缠其中的还是人性。在这部剧中,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人性的考验。有的人被贪欲所腐蚀,有的人被亲情所毁。不论是谁,只要他无法守住做人的底线,便只能徒留一个悲剧的人生。
只有像夏远这样,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能厘清情与法的关系,才能不偏离人生轨道。
而杨建群救了杨建秋这一次之后,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他还会继续经受内心的煎熬,在情与法之间做抉择。他的人生究竟会走到那一步呢?他到底会不会幡然醒悟呢?
相信大家对于他的结局都十分好奇,总是觉得会在某处有反转,或许我们等不到那一天,但也总想他的良知还没有彻底泯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