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理发,就觉得是套路,是办卡、是忽悠。”
“发型师都是骗子。”
“托尼老师仿佛听不懂人话。”
“没有一个人能笑着走出理发店。”
说起对发型师的印象,在诸多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就能看到很多吐槽与抱怨。
但发型师们也有话想说:
“我们也是一群勤劳的人、用心的人。”
“有时发型师就像心理调节师,信任是慢慢累积的。”
“做这行我很自豪,出去的时候我会直接说,我就是个托尼。”
“一个好的作品会给人带来好运和快乐,身为一名发型师最大的价值就是传递快乐。”
“每个理发师都是活生生的人,和大家一样,我们工作上会有瓶颈、有挑战,也有高光时刻。”
在浙江卫视的职场竞技真人秀节目《手艺人大会·发型师季》里,50 位不同背景的发型师在多轮比拼中展现了自己的技艺与审美,他们的坚持与成长,他们关于行业的理解,他们在职业道路上遇到的偏见与困惑也在比赛之中一一呈现。
这 50 位发型师从业年限有长有短,他们当中有服务周边邻里的社区店老板,有为明星做造型的“爆款制造机”,有从未为明星做过造型、只是将每一位顾客当作明星的“美发世家”出身,有从事了多年美业教育的“行业天花板”,有在美发各个赛道领先的佼佼者,也有因为差评太多被老板送上节目的……
或许他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在不为大众所知的平凡岗位上,他们一直用自己的专业服务着大众,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着价值。
他们都是有一技之长、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
今天是 5·1 国际劳动节,我们特别采访了其中的几位,展开讲讲他们的职业故事。
“做美发的,干着干着就改行了”♂️发型师-夏鑫建
从业年限-12年
夏鑫建自己经营一家社区理发店,就是你最常见的那种,小区门口底商,竖着一个红蓝灯牌,价格不高,附近的居民都爱去那里。
他或许代表着最广大的理发师群体——学历不高,没什么背景,从洗头开始学手艺,曾经一起学美发的人,干着干着就改行了,他却坚持了下来,靠着双手一点点赢得尊重,在城市里站稳脚跟。
理发师这个职业,常常被贴上“不学无术”的标签,做这一行这么多年,夏鑫建受到过许多偏见,最令他心碎的,是来自家人。“他们说,剃头匠有什么出息?”逢年过节亲戚聚会的饭桌上,夏鑫建还被当成反面教材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
还有亲戚说他去学美发是因为吃不了苦,一点点学到手艺再到能独当一面,哪有手艺人的成长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就凭着“我要证明做美发不是怕吃苦”的信念,从洗头学起的夏鑫建才度过了最初学艺的日子。
后来跳槽到大店,公司送发型师出去学习,夏鑫建发现这一行还有广阔空间可供学习、成长。在公司培训之外,他还自己攒钱去进修。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款发型特别好看,自己怎么剪就是剪不出来,他干脆请假,专门飞去广州找那位老师学了半个月。
同事们不理解,放着钱不挣,自己倒贴学费和食宿是图什么?
夏鑫建也不多解释,手艺学到手就是自己的。“做美发如果不自律,或者是后面有人推着你、赶着你学习,在店里一坐就是一天,坐着坐着几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节目里谈起自己曾因为学历被看不起,导师罗美宝举起自己的手,问在场谁是初中学历。有近一半的选手举起手,罗美宝也是初中学历,靠着手中的剪刀和梳子,走上了国际美发的舞台,还成为了沙宣美发学校的第一位亚裔女校长。
她鼓励夏鑫建说,“靠着这双手,我们可以创造很多美。”
节目里讨论学历的那一段播出之后,夏鑫建收到许多许多的反馈,如今他想说的是:“我没觉得低学历丢人,我想告诉大家,没学历的发型师能做得多么优秀。”
这也正是节目总导演龚玮最初想要通过这一档节目传递给观众的——人生赛道有许多种打开方式,在不同的职业道路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我是努力者中的幸运儿”♀️发型师-董笑儿
从业年限-7年
董笑儿在节目中第一次“出圈”,是在第二期的“发型解困赛”。世界皮划艇冠军许亚萍因为十多年前被烫坏过一次头发,再也没有烫过、染过发,也因为常年在户外运动舍弃了对容貌的关注。
董笑儿凭借着同为女性的沟通共情,以一款大气的短发让许亚萍再次收获自信与魅力。那款发型放大了许亚萍的五官优点,也突出了她身上独立、干练的气质,也让董笑儿以 96 分的综合高分晋级比赛 20 强。
但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董笑儿都饱受性别带来的偏见困扰。
曾经未婚夫的家人质疑她的职业选择,觉得学美发门槛低,女孩子学理发就是“不正经、不学好”,职业最终成为她分手的导火索,也令董笑儿的母亲对她倍感担心,常常劝她改行。
决定接受节目组的邀请来上节目,初衷也很简单。“希望妈妈(在电视上)多看我两集,以后可以和她的朋友介绍说,我的女儿董笑儿是一位优秀的发型师。”
“常常有顾客看到我是女孩子,就要求换一个理发师。”仅仅因为是女性,就被许多顾客质疑能力的感触,令董笑儿获得了许多在场女性发型师的共鸣。
有一次一位男性顾客做完发型非常不满意,很不友好地指责她,她以为那位顾客再也不回来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位顾客又回到店里,点名让她做发型。“他说他回家后,他太太很喜欢那个发型,以后就都找我了。”董笑儿回忆说,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感觉到做发型师的成就感。
性别、学历、出身……这种种都可能成为偏见的来源,但最终还是靠手艺说话。
她渐渐理解,做发型师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和审美让顾客认识到不一样的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她尝试用视频传递自己的理念——“按衣服、季节、天气来换发型和妆容才有意思”。
最初上节目,想要“通过自己的微小力量告诉大家女生也可以做得很好”。在节目里,董笑儿与同行们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经历,探讨技术,觉得就像找到丢失多年的朋友。如今,她的期待又多了一重:“能通过手艺人大会让大家了解我们,是一群努力又可爱的人,值得受到尊重,未来大家都不会因为发型师这个身份而被人看不起,就很值得了。”
“从小白到专业发型师,要经历太多太多”♀️发型师-潘于兰
从业年限-20 年
潘于兰的店 GODHANDS 开在上海的闹市区,多年前就凭借在染发上的独到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曾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上过欧莱雅设在巴黎卢浮宫的舞台。在许多专业赛事中,潘于兰往往担任的是导师或评委的角色。如今作为选手与同行们一起比赛,潘于兰的心态放得很低。
如夏鑫建和董笑儿在采访中说,来参加这样一个行业大会,和评委、前辈学习,本身就是巨大的收获。而如潘于兰这样在行业中早就颇有名气的发型师,也同样在老顾客“要火了”的调侃之外,谈起他从其他选手身上收获的勇气与支持。
“我也是洗头学起的。”
在夏鑫建谈起学历的那一部分,潘于兰将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分享给他:“没有优秀的学历,就要有精湛的手艺。总之一定要有一门自己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那是二十多年来他最深的感触,从一名“小白”成长为专业发型设计师,要经历的太多太多。许多人在过程中放弃,而攀上顶峰的人,一定是保持着谦卑、持续学习的那些。
有过无助、有过迷茫,但每一次走出低谷都是靠着一股子信念——人生在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作为职业就是一种幸福,也是因为职业,他获得了更多自信与满足。
他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真正感到作为发型师的价值感,是接待一位失恋的顾客,那位顾客在做完发型后重获了自信与开心。“我感觉这也许就是美发师的魔力!”他回忆道。
在双胞胎造型 PK 赛的环节,他与夏鑫建做了对手,在夏鑫建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前一天比赛练习到很晚,一大早又看到他在练习。”他说自己又学到了许多——“执着,单纯,又热爱,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勇气,又有谦卑的心态。”
在发型困扰赛里,关于如何处理“顾客需求与发型师审美”的讨论被抛了出来,有资深发型师认为要坚持自己的审美,也有发型师分享面对顾客不合理需求时的困惑。而潘于兰用他的作品给出了回答:“做一名优秀的发型师,要能理解顾客认知中的美。”
“每个美发师的手,是要用来服务每一位顾客,寻找到他自己的自信。”他说。
「潘于兰作品」
“偏见一定会一直存在,最高效的办法是提升自己”♀️发型师-张简
从业年限-11 年
资深如潘于兰,也常常将互联网作为自己的灵感来源之一。也有越来越多发型师在社交网络上通过短视频打造自己的品牌、分享自己对美的见解
张简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将自己在国外读书时兼职理发、回国筹备店铺再到开分店的经历一一做成视频,可以说,她的店是短视频的观众看着开起来的。
学历是张简身上最特别的标签,也常常成为槽点——不同于夏鑫建,海归硕士的学历也曾令张简被频频质疑。“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就和初中毕业的人做一样的事吗?”
但张简觉得,如果职业教育发展得足够成熟,自己何苦绕了一大圈才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看上去走了弯路,但人生,就是每一步都算数的旅程。
在德国读书时,她为了挣生活费学了理发,也从中发现了这门手艺带来的快乐。“如果当初不出国,我想我今天一定不会成为一名发型师。这倒不是说在国外不论什么学历做发型师都很正常(其实外国人对我的选择也会先表现出惊讶),而是我内心觉得我远离了一种规定俗成的成长模式。在那里边读研边端盘子很合理,那边读研边理发有何不可呢?”她说。
在开店之外,张简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寻找机会让美发教育进入主流教育,让像她一样从小热爱美发的孩子,有机会尝试自己喜欢的事。
节目录制过程中,给张简印象最深的,是选手们对于美发这件事的热情,以及对其他选手的肯定与欣赏。平时接触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其中少有的对自己所在行业保持如此高密度激情的。“我想这是因为,美发这个职业能给人带来很大的价值体验感。”
进入理发这一行的理由有很多,有一位选手三木原本是炼钢工人,因为觉得理发可以在室内工作、不用晒太阳,转行学了美发,如今已经是北京三里屯美发界的“顶流”。不管是因为什么而出发,共通的一点是,坚持下来的人,时间自会给他回报。
“我以后也想做那样的节目!”♀️综艺导演-龚玮
从业年限-11 年
说起进入综艺这一行的契机,龚玮多多少少觉得有些奇妙。毕业旅行去新加坡,在酒店里无意看到一档综艺节目,一下子被吸引住。“就是一个人在台上唱歌,四位导师背对着舞台,觉得认可了,‘啪’的一下子转过身去。”
那就是《好声音》的原版综艺《The Voice》,第一次见到这种综艺形式的龚玮倍感新鲜,想着“我以后也想做这样的节目”,当时,她通过校招进入浙江卫视,也正是那一年,浙江卫视买下《The Voice》的版权,开始筹备《中国好声音》。
很久以后龚玮回想起来,入职培训时观摩《好声音》的录制,正是见证了“综艺大片”时代的启幕,在那之后,诸多优秀的国外综艺节目以原版引进的方式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视野里。
随着中国综艺行业原创能力越来越强,龚玮的职业生涯也见证着这一代综艺导演原创精神与原创能力的起飞。
做导演这门“手艺活”,龚玮磨了十年。
2022 年元旦,开始给台里做节目提案时,龚玮想起自己平时爱看的各种“治愈”短视频。洗地毯、修驴蹄、磨刀、花丝镶嵌……这些短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观者可以跟随手艺人的手,见证时间与技艺的力量,是如何将原先平平无奇的材料,变得整洁、干净甚至成为艺术品。
经过许多轮讨论、调研,做《手艺人大会》的想法逐渐成型。越来越多发型师在短视频平台“营业”,龚玮觉得他们的工作状态本身就与真人秀的形式相贴合,最终,决定第一季就聚焦于发型师这个群体。
发型师是距离生活很近的职业,他们常常“隐藏”在写字楼里、街边的门店里、胡同里,接待着形形色色的客人,解决着各式各样的发型困扰,将这一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差评”形式出现的劳动者以竞技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节目组筹备了近半年时间。
如发掘艺人一般,节目组通过各个渠道去邀请发型师来参加,不少选手收到邀请的第一反应是“遇上了骗子”,因为不相信会有电视台专门做一档节目来拍普普通通的发型师。事实上,《手艺人大会》不仅是拍普通人,更是调动了超过《奔跑吧》《好声音》等大型综艺的团队规模,努力拍出这一群平凡手艺人的不平凡。
是比赛,但也不完全是比赛——既要与平时业内的美发大赛区别开,还要呈现发型师的职业气质。
在环节设置上,节目组花了不少巧思、无论是精心安排的出场环节,还是按剪发单价将选手分到五个台阶就坐,再到按不同发型困扰类型展开竞技……平日里很少为人注意的美发,比拼的火药味不知怎么就变得越来越浓,发型师们对工作的热爱、对技艺的执着,以及平日工作里常常遇到的那些偏见、挑战与困惑,都在一个个比赛环节里自然展现出来。
这档推陈出新的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广泛关注与共鸣。其打破职业偏见,守护匠人匠心的积极意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肯定。节目第一期播出后,即登上了全球权威视频媒体模式数据库——The Wit 网站的“首页推荐”。在首页重磅推荐来自中国的综艺节目模式,在该数据库中是非常罕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手艺人大会》从第四期起便在 Z 视介客户端独播。明天中午 12 点,本季的最后一期节目也将继续在 Z 视介播出,并于 5 月 7 号(周日)22:30 在浙江卫视播出。
当下,随着生活日益精细化,年轻的手艺人们捕捉生活中种种新鲜的灵感与巧思,将一件件小事雕琢到“极致”、成为手艺活儿。不问出身与学历,手艺人靠手艺吃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温度。
在龚玮的计划里,《手艺人大会》将会是一个系列,在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她想记录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状态与匠心精神,展现平凡人在职业道路上的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