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们聚餐时,无意中聊起了一个让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1度电到底能给多少部手机充电?
几个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觉得数目会很惊人,有的则认为没那么夸张。
争论的结果并未达成一致,于是我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给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
1度电有多大能量?
基础物理知识解读回到家,翻出初中的物理课本,想找出答案。
1度电即1000瓦时(Wh),还记得吗?
那手机电池的能量怎么算呢?
其实,手机电池的能量公式是:电池容量(mAh)× 电压(V)÷1000。
拿常见的5000mAh手机来说,这样一计算,一个5000mAh的手机电池大约等于18.5Wh。
那么1度电理论上可以给这样的手机充电多少次呢?
答案是54次。
公式是这样的:1000Wh ÷ 18.5Wh ≈ 54次。
乍一看,1度电给手机充电的次数还真不少。
理论与实际:1度电能充多少次手机?
不过,吵吵闹闹的朋友们并不会轻易相信这个理论数据。
实际情况肯定会有出入,因为还有很多现实中的因素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首先是充电器的效率,一般在80%左右。
再有,就是电线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大概在10%左右。
再用前面算出来的54次,乘以充电器效率0.8,再乘以电线损耗的比例0.9,算下来,实际能充电次数就是54 × 0.8 × 0.9 ≈ 39次。
也就是说,1度电真正能充满39部5000mAh的手机。
这差距还真不小,是不是有点让人意外?
如果再换成电池容量更大的手机,比如说7000mAh的手机呢?
计算方法一样,用1000Wh除以手机电池容量7000mAh × 3.7V ÷ 1000 ≈ 25.9Wh。
1度电理论上能充38.6次,但实际只能大约充27.79次。
充电宝的秘密:为啥它这么费电?
再聊聊大家都头疼的充电宝。
为什么看起来一大堆电却感觉不经用呢?
原来,充电宝在转化能量的时候,自身损耗就大约有30%。
1度电从电网转到充电器,再到充电宝,最后到手机,每次转化都有损耗。
换句话说,一度电,充电宝自身消耗≈30%,然后再传到手机,算上其他损耗,实际能传送到手机的能量只剩下45%左右。
难怪每次用充电宝充电,总觉得电量掉得飞快,手机好像个“吞金兽”。
快充费电吗?
一起算算看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支持快充功能。
大家都觉得快充方便,但不少朋友也担心快充会不会费电多。
其实,从数据来看,65W快充的本身效率高于18W普通充电器,但手机快充时会发热,额外耗电约5%。
换算一下,每充一部手机,大约多耗费1分钱的电费。
快充虽然略贵,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毕竟它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时间。
不过,大家要注意避免边充边玩,发热会更严重,效率会下降甚至危害手机寿命。
黄金充电公式:1度电最大化利用说了这么多损耗该怎么办?
其实,合理的充电方式能让手机电池更高效省电。
比如,当手机电量在20%—80%的区间内充电,比电量彻底耗尽再充要省电15%左右。
这不仅省电,对手机电池寿命也更有好处。
还有,尽量不要用电脑的USB口充电,虽然感觉像在“白嫖”电费,但由于电压电流不匹配,实际损耗会更大甚至对电池产生伤害。
而且,记得随手拔掉充电头,否则它会在插座上偷偷耗电。
算电费和节省电算完这些,发现我们抠搜搜省下的电费还没一杯奶茶钱多,但节约用电的意义不止于此。
比如路边的彻夜灯牌、商场冷到穿羽绒服的空调,其实浪费的电能让我们感到心疼。
省下的每一度电,可能够山区孩子用来给台灯充电54次,也能多撑急诊室的呼吸机15分钟,或者信号塔在暴雨夜多发送1000条求救短信。
结尾:经过这些讨论和计算,不仅是涨知识,更是明白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下次当你看到不必要的灯火通明或者使用高能耗的电器时,也许会多一份思考和责任感。
节能减排,从我们每一个人、从每一度电开始。
一起行动起来,为环保出一份力,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