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毛绒螃蟹、定胜糕和粽子等文创产品热卖,“苏州博物馆的大闸蟹红了”这个话题火上热搜。不少网友感叹“购买过程就是成年人过家家,苏博的文创真是把情绪给足了”。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更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成为传承与创新的典范。近日,江南时报记者采访了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蒋菡,揭秘这只不能吃的大闸蟹是怎么火的。
设计之妙:
江南特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无论是肥肥的蟹黄黄挂件,还是俏皮可爱的诸事定胜毛绒挂件和吉祥安康小粽子毛绒挂件,背后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故事。
“蟹黄黄系列是我们文创团队在去年推出的。”蒋菡介绍,蟹黄黄系列的灵感源自苏州博物馆馆藏清代“金殿唱题名片袋”,上面绣着的金色螃蟹寓意考试得中“一甲”,是对考生“登科及第”的美好祈愿。在当下,年轻人对“上岸”的期盼依然强烈,这一寓意恰好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大闸蟹是极具苏州特色的风物。在苏州,有“大闸蟹上市,百菜无味”的俗语,充分体现了苏州人“不时不食”的生活方式。大闸蟹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
诸事定胜毛绒挂件和吉祥安康小粽子毛绒挂件的灵感则来自苏博馆藏刺绣戳纱糕粽挂件。它结合了戳纱绣技艺和端午节的文化元素。而“糕粽”同“高中”的谐音,更是赋予了对学业成就的美好祝愿。
蒋菡介绍,在苏州民间,一般节日或考试前都有亲朋间互赠定胜糕的习俗。定胜糕口感软糯香甜,外形别致,两头丰满而中间略为纤细,恍若一枚饱满的金元宝,糕上刻有“定胜”二字,寄托“喜庆吉祥”“胜出一筹”的美好愿望。粽子毛绒挂件延续“裹”的动态,同时把端午缠五色绳的习俗一同融进文创里。“安康吉祥”的刺绣图案,带来美好祝愿。将定胜糕和粽子以毛绒的形式演绎,既延续了传统习俗,又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呈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温暖互动:
传递文化价值与情感纽带
“是苏州的大闸蟹么?麻烦帮我挑一只肥的哦!”店员按照顾客的要求熟练地挑选了一只毛绒螃蟹,并放在桌面的小秤上,随后对螃蟹进行捆扎……江南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将自己购买这些文创的视频分享到各大社交平台,其中,店员和顾客有趣的互动对话也是一大亮点。
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想成为店员。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店员呢?蒋菡笑着告诉记者:“首先,店员要熟悉苏州博物馆和苏州文化,了解文创背后的文物元素及文化含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向顾客介绍文创产品,让顾客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其次,店员需要在表演和互动的过程中给顾客带来足够的沉浸感。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互动,顾客可以更好地体验文创产品的魅力,增强对苏州博物馆和苏州文化的认同感。”
在与顾客的互动中,店员们也见证了许多温暖的小故事。曾有一位男士特意来排队买蟹黄黄包挂送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和辛苦的妻子,他请店员为家里两位最重要的人送上祝福,这让店员们感到十分温暖。“很多客人都是为家人、朋友、在乎的人排队购买小螃蟹,我们见证了许多有爱的祖孙、亲密的恋人、真挚的友谊。这些互动体验不仅为顾客带来了物质上的收获,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蒋菡说。
据介绍,在没有限购时,非节假日期间毛绒小螃蟹每天销量达1000只。目前,苏州博物馆将蟹黄黄系列、诸事定胜毛绒挂件和吉祥安康小粽子毛绒挂件都集中在位于中张家巷的文创小铺内销售。
从“绒馍馍”到“蟹黄黄”:
文化与创意的碰撞
此前,西安的“绒馍馍”供不应求,甘肃的“麻辣烫”玩偶也爆火了。在甘肃省博物馆,顾客们挑选着丸子、蟹排、西兰花、香菇等“食材”,看着工作人员将它们放进毛绒绒的砂锅内“烹煮”,询问口味后撒上“秘制酱料”,最后完美“出锅”。这一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互动性,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小吃摊前,感受着生活的烟火气。
蒋菡表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魅力在于它们不仅是简单的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将历史、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触摸到文化的温度。
“之前有很多顾客问为什么‘蟹黄黄’系列只有母蟹,未来我们将结合另一件馆藏文物,推出以公蟹为设计基础的‘蟹青青’,让毛绒螃蟹系列更加丰富完整。我们将继续挖掘更多的文物资源和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推出更多具有江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蒋菡说。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