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75周年前夕,新一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又进行了颁奖,对那些在国家建设、国防安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与核心利益和人民福祉密切相关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进行“国家勋章”的评选。然而,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又一次与这一荣誉失之交臂。
国家勋章的评选有标准严格,国家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且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获得国家勋章的人物往往在国家建设的关键领域、重大历史事件或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科学发展有重要贡献,但从国家勋章所强调的对国家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贡献角度来看,与一些获奖者的贡献方向和重点有所不同。
国家勋章的评选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都要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入选,以体现国家荣誉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每一次的评选都是在众多优秀的候选人中进行严格筛选,竞争非常激烈。国家勋章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杨振宁回国后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由于评选周期的限制,尚未处于合适的评选时间节点。而且评选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和筛选,包括提名、评审、考察、公示等环节。
杨振宁的主要贡献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他的理论成果如“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等对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国家勋章的授予更侧重于对国家建设、国防安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福祉的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至关重要,但杨振宁的贡献在转化为对国家建设的直接推动方面,可能不像一些在工程技术、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有直接应用成果的科学家那样明显。
可以肯定的是,杨振宁与国家荣誉的擦肩而过,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遗憾。它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一种倾向:基础科学的价值往往被低估,特别是在一个国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更多精力会倾向于关注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这不仅是对科学家个人的忽视,也对整个社会在未来如何平衡短期效益与长期科研价值提出了挑战。
需要强调的是,杨振宁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他回国后积极参与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推动了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国家对他的贡献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尊重,他在202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同时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并且他的事迹和精神也对中国科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凭他?不可能的
美国可以评给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