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年轻之时,都会陷入一种对艺术盲目追求的时期,觉得自己品味、认知超越自己所在的年龄,也超越了自己周遭的人。
一部分人在成年之后,陡然清醒了,意识到艺术不能当饭吃,果断放弃。
也有一部分人,通过各种途径,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巨大的成功。
还有一部分人,明明不具备那样的条件,可就是不愿意承认,最终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沉沦。
电影《立春》讲述的故事,便是我所说的最后一种人。
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镇,黄四宝(李光洁饰演)是一个热爱绘画的大龄青年,潦倒得不得了,但绘画的确有一定的天赋,为此是镇上“不务正业”的另类人。
同在小镇,一所学校里,条件是那样的简陋。
王彩玲(蒋雯丽饰演)、胡金泉(焦刚饰演)两位老师,一个唱歌天赋了得,一个舞蹈技能拉满,是那样的出众。
然而,好像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特别多,已经到了饱和的地步,再也容不下一个想要出名的人。
更因为王彩玲貌丑,胡金泉太过女性化,让他们他们成为苦苦挣扎的另类。
艺术家总是孤独的,因为他们自视甚高,不愿和芸芸众生平等相处;与此同时,他们虽然都向往艺术,但总是文人相轻,无法抱团取暖。
期间,黄四宝和王彩玲差点成为男女朋友,这当然是王彩玲的一厢情愿。
黄四宝根本看不上貌丑的她,之所以和她走得近,是因为王彩玲愿意为了艺术而献身,甘愿做黄四宝的绘画模特。
胡金泉也因为饱受大家别样的目光,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于是乎身陷囹圄。
故事的最后,三个艺术家都泯然众人。
王彩玲在成名之路上做出很多努力,可最终被生活打败,到底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忽然一朝醒悟过来,领养了一个孩子,回归生活本身,到大漠放牧为生。
若再见王彩玲,谁会想到,这个普通的、臃肿的女人,有一口好嗓子?
黄四宝最终成为一名商人,曾经的艺术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安安心心为了生活而努力,虽然债务缠身,可到底不再是当初那个艺术家。
当他为了躲债而跳墙时,他是否会想起,自己曾经还是个文艺青年呢?
胡金泉虽然进了监狱,可他是满足的,他证明了自己是个正常的男人,也同样坚守自己的舞蹈梦想,即使在监狱里也依旧可以跳。
看到那优美的舞蹈,虽然隔着铁窗,可我却觉得他很自由、很舒适。
这部电影,我很多年前就看过,当时觉得无比惋惜,甚至对这几人的不公平而感到愤怒,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艺术家呢?明明他们这样有才华,却只能在社会最底层。
尤其是王彩玲为了证明自己,在楼道里唱的那一出歌剧,当真是惊为天人。这样的人,只能在楼道里对命运述说着自己的不公,多么辛酸?
我甚至还极端的认为,这个世界,总归是怀才不遇才是常态,就像网络上说得那样,小丑在庙堂,大师在流浪。
真是这样吗?如今,我倒是有了不同的看法。
王彩玲艺术如何?当然很好,其唱的歌剧可谓一绝,不比许多专业人士差。可我们也回头想想,王彩玲的梦想,是成为艺术家吗?
并不是,她的梦想是,在金色舞厅唱歌剧,给上流的、优雅的观众们唱歌,并不是给底层群众们歌唱。
换句话说,她给自己的艺术之路定了调,那是阳春白雪,和底层是分离的、不相兼容的。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她只是想成名,早就脱离了纯粹的艺术。不成功,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就像她当初,把和黄四宝的交往,单方面定义为爱情一样,不会开花结果。
黄四宝这人就不必说了,本身就透露着一股子精明,在和王彩玲交往期间,他难道没有察觉到王彩玲对他的感情不一样?呵呵,不可能,他一定是感觉到了的。
但他本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原则,利用王彩玲,就为了画一幅画,有意识的给王彩玲营造一种错觉,让后者心甘情愿。
他是最不纯粹的艺术家,用这三个字来形容黄四宝,简直就是侮辱了艺术家这三个字。所以,最后他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完全在情理之中。
至于胡金泉,他才是唯一一个纯粹的、有理想的艺术家。
他不想着成名,也不想着什么功利,他只是喜欢跳舞,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宛如赤子纯粹。
如王彩玲、黄四宝两人,内核其实非常脆弱,心气又那么高,在艺术这条道路上坚持不下来,失败是必然的注定。
胡金泉不一样,他所困扰的,其实并不是艺术本身,他很享受舞蹈,并不将之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人生遭逢大难,身陷囹圄之时,依旧非常平静温和,还能跳舞的原因。
实际上,艺术的能力,并不是让自己脱离平凡。
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不也和平常人一样经历生老病死吗?如果因为有了那么一点艺术细胞,就自命不凡,觉得自己不得了,早晚也会被抛弃。
就像当下的娱乐圈,很多明星都觉得高人一等,实际上他又如何高人一等?还不是人捧起来的?让人无语的是,还真有人捧臭脚。
但无论如何,自视甚高的人,无论你有没有艺术,都不会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