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M133短号反坦克导弹在俄反坦克系统中最佳型号

胡侃杂史 2025-02-22 11:52:25

近来经常能看到反坦克导弹的高光时刻,西方代表的有“标枪”,俄方所代表应该可以统称“RPG”。俄方型号太过庞杂,而且每一种型号拥有非常庞大的基数。如果用RPG系列与“标枪”相比,两者没有可比性。如果提升一下,用“短号”与“标枪”相比,似乎能勉强对标。

在80年代末,图拉仪器设计局(总设计师——A.G. 希蓬诺夫)开始设计一款新的反坦克导弹系统(ATGM),该系统旨在逐步替代装备在武装部队中的“法戈特”和“竞赛”型反坦克导弹。这些系统自70年代初开始装备苏联军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已不再完全符合现代要求。该系统的反坦克导弹(PTUR)采用半自动制导系统,通过导线传输控制命令,这一系统对干扰的抵抗力较差,并且在飞行轨迹上不能始终确保导弹的可靠控制。此外,两款导弹的飞行速度都低于音速,并且在最大射程时飞行时间较长(特别是“竞赛”系统的情况)。

90年代初,这些系统经过了现代化升级。例如,“竞赛-M”型反坦克导弹配备了带有串联战斗部的导弹,这使其能够打击装备有附加反应装甲(DZ)的目标。此外,还增加了热成像瞄准镜(在标准的瞄准器和制导仪表之外),使得该系统具备了全天候、全时段的作战能力。然而,使用的制导系统仍然存在缺陷,而主要战斗部的穿甲能力依然不足,无法可靠地击穿现代北约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竞赛-M”型反坦克导弹系统被展出在俄罗斯祖国军事历史博物馆(位于莫斯科州的帕季科沃村)。在展览的底部是“法戈特”型反坦克导弹的运输发射容器(TPK)。9P135(9P135M)型发射器的设计使得该系统能够发射两种类型的反坦克导弹。在实际使用中,军队和媒体通常将这个系统称为“法戈特”,无论使用的是哪种反坦克导弹。

“竞赛”系统的一个显著外部特征是,运输发射容器的前盖上有额外的橡胶衬垫(而9K111 “fagot” “巴松管”型则没有)。

在“竞赛-M”型反坦克导弹(ПТУР)中,采用了双重战斗部设计,前置引信放置在伸缩式天线杆上,以增加焦距并确保能够更可靠地突破附加反应装甲(ДЗ)。

新型反坦克导弹系统,命名为9К128“Корнет”(短号),首次亮相于1994年在下诺夫哥罗德举办的“武器与军事技术”展览会上。该系统能够击中现代坦克,包括装备有附加装甲的坦克;其他装甲车辆,以及悬停状态下的攻击直升机;各类防御工事;非装甲车辆及敌方人员。

“短号 - E”反坦克导弹系统(基础型)包括:

• 发射装置(ПУ)9П163,配备瞄准和制导设备(ППН)1П45-1;

• 9М133型导弹,配有运输发射容器(ТПК);

• 9М133Ф型导弹,配有运输发射容器(ТПК);

• 热成像瞄准具1ПН79;

• 附加设备(ЗИП)。

9П163型发射装置用于导弹发射和控制,直到导弹击中目标。发射装置由一个三脚架1Ш7-1组成,固定有带减震装置的瞄准设备1П45-1、吊架、电缆、旋转接头和发射机制。为了在夜间或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射击,使用热成像瞄准具1ПН79(“Метис-2”),该瞄准具安装在瞄准设备1П45-1的右侧。三脚架和旋转接头的设计允许从“卧姿”、“跪姿”和“站立”发射。垂直射击范围为-5度至+20度;水平射击范围为360度。

旋转机制使得可以进行大范围(粗略瞄准)和小范围(精确瞄准)的目标追踪。发射装置及其瞄准设备的总重量为25公斤;加装热成像瞄准具后,总重量为35公斤。

右侧为瞄准设备1П45-1的目镜;左下方为抬升机制的手轮(ВН)。

操作员将手指放在扳机上。

PPN 1P45-1用于视觉侦察和目标跟踪;测量目标的距离;生成发射信号和导弹控制场。在该设备中,光学瞄准器与10倍放大(视场5.5和8度)和带有光量子发生器(激光)的导弹控制信息通道结构上集成。在进行导弹发射的过程中,PPN形成一个信息场,在该场内实现导弹的控制。制导系统为半自动,采用激光束的远程定位。光电接收装置位于导弹的尾部(面向操作员),从而有效防止光学干扰。操作员的任务是在导弹发射后至命中目标前,保持准星对准目标。

PPN 1P45-1。

热成像瞄准镜1PN79与PPN一起使用,能够在距离4000米内发现目标“坦克”;在2500米内进行识别。热成像瞄准镜的图像显示在PPN的日间瞄准器镜头中。

热成像瞄准镜“Metis-2”(1PN79)。瞄准镜后壁固定了可更换的1И16冷却气瓶,确保热成像相机的光电接收器冷却。气瓶的平均工作时间为1.5小时。

9M133型导弹采用“鸭翼”气动布局。导弹前部安装了领先的串联式穿甲弹战斗部和舵机舱,用于将来自机载电子设备的电信号转换为舵面机械运动,从而控制导弹飞行。接下来是用于保持导弹飞行所需速度的火箭发动机;随后是主穿甲战斗部;启动发动机,确保导弹从发射箱中弹出;电子设备用于将来自光电接收装置的编码信息转换为控制舵机的信号。导弹的空气动力学表面是固定在导弹尾部的稳定器叶片,产生升力并使导弹飞行稳定。稳定器叶片相对于导弹纵轴的角度使得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旋转(飞行轨迹为“螺旋”)。

为了有效打击轻装甲和非装甲技术、悬停的战斗直升机以及敌人在各种防护工事中的兵力,使用了9M133F型导弹,该导弹配备了热压(破片燃烧)战斗部,取代了常规的聚能战斗部。替代引信的位置安装了重量模拟器。

该系统的射程白天为100至5000米;夜间为3500米。导弹飞行速度为300米/秒;导弹在发射容器中的重量为29千克;飞行时为26千克。双战斗部的穿透力在垂直方向上为大约1000毫米均质装甲,能够穿透附加的动态防护层。主战斗部位于航行发动机之后,保证了合理的焦距,提高了突破动态防护的效率,而不损坏主战斗部。最大射程的命中概率约为0.6到0.65。主要的射击模式是“越视线”模式,在此模式下,导弹飞行位于视线之上,只有在接近目标的最后阶段才会进入视线。9M133F型导弹的热压战斗部具有约8至10千克的TNT当量,其对目标的毁伤效果与152毫米的高爆弹相当。系统还支持同时或交叉射击,即同时从两个系统发射,并保持一定的射击间隔,目标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接近的目标。系统的射速取决于战斗使用条件,约为每分钟1到3次;战斗班组由两人组成。

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困难,“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直到1998年才正式被俄罗斯军队列装。而且,交付数量非常有限。同时,该系统被大量出口,主要出口到叙利亚,也包括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土耳其、科特迪瓦、约旦、印度、希腊、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尔维亚和秘鲁。在伊朗,“短号”基础上开发了DEHLAVIEH反坦克导弹系统,并在2010年代初开始进入批量生产。

伊朗反坦克导弹。

一定数量的“短号”导弹被交付给参与与以色列作战的黎巴嫩武装组织。这一系统也在叙利亚内战中得到了应用。首次记录的实战应用是2006年夏季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在以色列国防军401旅推进时,该部队装备的“梅卡瓦Mk.4”坦克遭到大量来自RPG和反坦克导弹的攻击,包括“短号”导弹。在这一过程中,11辆坦克被击毁,8名乘员(占总员额的18%)阵亡。总的来说,在整个作战期间,共有45辆坦克受到战斗损伤;其中,约48%的RPG和反坦克导弹命中造成了装甲的贯穿。在不同的统计数据中,以色列的坦克损失在13至30名坦克兵之间(占总员额的13%至31%),而在24辆受损坦克中,只有三辆出现了弹药爆炸的迹象。不同的消息来源在损失数据上有所不同,这在战斗中是常见的。

以色列MERKAVA MK.4型主战坦克的炮塔,在遭受未知弹药击中后,装甲的颊部模块受损。根据一些资料,可能使用的是“短号”导弹;而其他资料则指出是RPG-29火箭筒。需要考虑到,黎巴嫩地区的武装团体拥有丰富的反坦克武器库。根据现有资料,击穿并未发生。

2010年12月,在加沙,一辆“Merkava Mk.3”型坦克被一枚反坦克导弹(可能是9M133)击中,造成穿透性突破,但坦克的乘员没有受伤。

在黎巴嫩的被击毁的MERKAVA坦克(可能是Mk.3型)。

在评估9M133型反坦克导弹的作战效能时,必须客观考虑MERKAVA坦克装甲防护的特点(例如,Mk.3型的炮塔颊部具有超过1100mm等效的均质装甲抗穿透性)。此外,已知以色列坦克在设计时优先考虑了在可能被击穿装甲的情况下提高作战生存性。因此,MERKAVA采用了前置发动机舱设计,并尽可能将弹药和燃油箱与乘员舱隔离,同时加强了坦克构造的关键部件的屏蔽,配备了高效的防空系统。考虑到这些设计措施,以及反坦克导弹(包括9M133型)的个别命中和相对不确定的超穿透效应,可以得出结论,“短号”的作战效果相当高(这些数据来自以色列方面)。

在反坦克导弹系列投入生产后,继续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例如,9M133-1型反坦克导弹(9M133Ф-1型)就拥有更为先进的弹头(穿透力为1100mm,能够突破附加反应装甲),并且射程增加到了5500米(通过延长发射器的工作时间)。9P135-1发射装置(包括改进版的瞄准系统1P45М-1)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改动了瞄准和信息通道的布局。

通过进一步改进,开发了“短号 - EM”(Корнет-ЭМ)型反坦克导弹系统,实现了提升白天和夜间的最大射程和增加弹头威力的目标。9M133М-2型反坦克导弹(9M133ФМ-2型)的射程为100到8000米,穿透力达到约1200mm。改进版的瞄准系统1P45М-2可实现12倍和20倍放大的光学瞄准,搭配9M133ФМ-3型反坦克导弹系统,最大射程可达10000米。除了常规目标,改进后的系统还能够攻击低飞的攻击直升机(此时弹头质量略有减少)。所有改进后的导弹均可与任何发射装置配合使用,但射程会根据使用的瞄准系统有所不同。

新的热成像瞄准器1ПН79М-3采用了更先进的探测器,并配备了基于斯特林气体制冷机的FPV冷却系统,这比以前使用的气瓶冷却系统更加紧凑和可靠。夜间和恶劣天气下的射程不低于6000米。

随着特别军事行动的开始,“短号”在不同版本中被广泛应用于战斗中(尽管“混血儿”,“巴松管”,“竞赛”及其改进型仍然在俄罗斯军队的反坦克武器库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些系统被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目标射击,除了装甲目标,还有各种“防御工事”中的活跃兵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是两种类型的弹头的导弹。记录了敌方电子战站(尼古拉耶夫地区)在8150米距离上的击中;此外,南方集团的一个小组成功摧毁了一架重型自杀无人机。至于坦克,“短号”在摧毁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标准装备(如T-64、T-72和T-80系列的不同改型)以及西方国家提供的设备时表现出了相当的有效性。

例如在贝尔迪奇地区,首次确认摧毁了美式M1A1SA UKR ABRAMS坦克—这辆车在左侧炮塔被“短号”导弹击中后失去了机动性,并随后被FPV无人机摧毁。还有确认的“短号”摧毁不同改型的豹2坦克的案例,包括防护最强的瑞典版本STRV 122。有一些来源声称“短号”也参与了摧毁一辆英国“挑战者2”坦克。

2022年2月,VDV部队在霍斯托梅尔地区,前景是装备SVD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后方是“短号”操作员。

“短号”击中ABRAMS坦克右侧炮塔装甲的损坏情况。特征性的入口孔迹象(如缺少尾翼稳定器的印记,孔径小以及可能是累积流的残留痕迹)间接表明是“短号”导弹造成的。

被摧毁的LEOPARD 2A6。

至于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的反坦克导弹系统,最接近“短号”的可能是由基辅“卢奇”设计局开发的“斯图格纳-P”,该系统于2011年被乌克兰军队接纳。该系统也采用激光制导技术。导弹有两种版本:RK-2S(130mm口径)和RK-2M-K(152mm口径)。第二型导弹的最大射程为5500米;声明的穿透力大约为1100mm穿透附加装甲。导弹在轨迹上的平均速度约为200m/s,最大射程的飞行时间约为25秒。这些性能与“短号”反坦克导弹9M133-1的性能几乎相当。“斯图格纳”还具有“弯道”射击模式——即导弹从视觉线以上发射后,进行俯冲攻击,目标高度可达10米(而“科尔内特”的“超越模式”飞行高度大约为3.2米)。该模式可以将“斯图格纳”导弹引导至更有利的攻击角度并打击目标的上部装甲。

乌克兰的反坦克导弹系统“斯图格纳”最显著的优点是能够通过外接遥控器和多功能显示屏进行远程发射和导引。这使得操作员可以远离发射器,最多50米,处于相对安全的掩护位置。这一点在当前条件下尤为重要,因为它降低了被敌方火力反击的风险。最新型号的“短号”导弹,飞行时间达到30到40秒,这意味着如果发射器和操作员被发现,可能会面临致命后果。

“斯图格纳-P”反坦克导弹系统。右侧是带有多功能显示器和电缆连接线的遥控发射器。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坦克乘员视“斯图格纳”为一种极其危险的武器,它有很高的几率摧毁大部分俄罗斯坦克。显然,只有配备完整额外装甲的T-90M坦克,才能提供对“斯图格纳”的足够防护(包括可拆卸模块化保护装甲、额外的盔顶装置和反累积网等)。而在战斗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坦克可能没有配备这些保护装置。与“短号”不同,“斯图格纳”没有外接遥控器,这并不是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实际上,对“科尔内特”系统的改进工作并不复杂—曾经有过在前线士兵的手工改装操作远程导航设备的情况。根据媒体报道,“短号”的开发者也在研究相关领域的改进。最后—“锦上添花”——美国的反坦克导弹FGM-148“标枪”。

关于它在网络和媒体上有很多讨论。人们将它与一些俄系武器进行比较—从“RPG-7”到“短号”。在很多评论中,它的评价并不高,甚至带有讽刺意味,认为它是由许多缺点组成的。

客观地解释两者对比。首先,将“短号”与“标枪”进行比较,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完全正确。这两款系统的设计时间和理念背景不同。俄罗斯的反坦克导弹系统是按“看见-射击”的方式设计的,属于所谓的第二代系统。而“标枪”则采用了“发射-不用管”的原理,即发射后,操作员理论上无需参与导弹的制导。

美国的反坦克导弹配备了红外冷却式自导头(IR seeker),它负责引导导弹飞行。操作员的任务是将系统调整到战斗状态,等待自导头进入工作模式,发现并“锁定”目标,通过指挥发射器上的显示屏,将标记对准目标,选择飞行模式后进行发射。系统的战斗准备时间大约是30秒(而“短号”是1分钟)。导弹的最大飞行时间为约19秒,操作员可以躲避掩体,而“短号”的操作员则需要在目标上进行制导。“标枪”在战斗状态下的重量几乎是“短号”的三分之一,可以由一个操作员操作,甚至可以在“肩膀上”发射。总的来说,从便携性、使用方便性和机动性来看,美国的反坦克导弹系统更具优势。“标枪”的最大射程为2500米,约为基本型“短号”的一半,而且远低于后期改进型的射程。

但首先,这个优势只有在没有敌方回击的情况下才明显,正如前面提到的,欧洲战场上的地形往往不允许在2500米范围内射击。其次,“标枪”使用的电池(АКБ)在某些乌克兰军队收到的系统中出现了电量耗尽的问题,尽管“短号”也使用了电池,且充电情况的检查是操作员的责任,而非设计缺陷。“标枪”的自导头的缺点之一是如果目标被地形障碍(如地形、城市建筑等)遮挡时,可能会导致制导中断,但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任何导弹(包括“短号”)可能也无法成功制导。

“标枪”的串联战斗部的穿透力为600至800毫米,足以穿透加装反应装甲的目标(不同数据有不同说法)。在这方面,俄罗斯的反坦克导弹更具优势。但美国导弹攻击的是目标的上部(即坦克车体和炮塔的顶部),这里的装甲通常较薄,而且导弹与装甲的撞击角度接近垂直。

当然,从设计简便性、操作员培训、可靠性、耐用性以及成本(比“标枪”便宜几倍)等方面来看,“短号”是更具优势的。这是合乎逻辑的,因为给武器装备增加新战斗功能通常意味着系统的复杂化和成本的增加。同时,不要忘记,乌克兰军队还使用其他类型的反坦克导弹(如苏联时期的系统,或西方的陶式、米兰),这些都不如“短号”在战斗和技术性能方面表现得更优秀。

一些实测人员讲述,“标枪”确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否则为什么要给坦克安装全方位的附加防护设备呢?而且在我国也在进行基于“发射-忘记”原理的反坦克导弹的研发工作。

总体来说,在“短号”列装时,它在很多方面是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系统。

1 阅读:191
胡侃杂史

胡侃杂史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