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而“唐朝路”就是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理标志,是第六师五家渠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证据与证明,需要五家渠市像爱护生命一样地去爱护好这一十分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唐朝路”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认为,可以考虑将五家渠市更名为“唐朝路市”。毕竟五家渠市建城之初只有冯、杜、杨、常、谢5户人家的一条土水渠和建市之初的几百户人家的小镇,发展到了如今“万户人家一座城”的现代化花园城市。
世人皆知五家渠市起源于清末5户人家一条渠,却鲜有人知道这是一座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根据史书记载,五家渠其实早在汉代时就已有了建制,是新疆历史上著名的驿站之一。我们依时间之轴逆流而上回望五家渠市的历史,途径民国、大清、唐宋,直至秦汉,五家渠市的历史告诉我们,五家渠这里曾经是大汉的西北疆土,是辉煌大唐的北庭府,是蒙元的别失八里,是晚清民团抗击阿古柏的根据地。
所以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现在的五家渠市再叫“五家渠”似乎已经不合适了,因为当年的那条土水渠不见了,五户人家也早已经搬走了,但是延续了数千年的“唐朝路”依旧在,在默默地述说这座城市的千年历史文脉。
因此,五家渠市完全可以尝试更名为“唐朝路市”,“唐朝路市”可以成为让这座城市能够在全国69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的文化载体平台,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抓手,是五家渠市未来文化大发展的关键依托。但是这仅仅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个人的研究建议,只可能作为研究成果使用,要想更名可行性非常小,因为城市名不是随意能够更改的,非必要是不可能改的。毕竟城市一旦更名,各单位名称、铭牌、印章都要更换,各种证件也要重新制作。而且更名这是官方的事情,作为民间只能做研究设想,做不得数。
一、五家渠市概况
根据第六师五家渠市在其官方网站上对这座城市的介绍,第六师地处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起中蒙边境的北塔山,西临玛纳斯河,南倚天山,北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西长500千米,南北宽40~200千米。
成片状散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和五家渠市3地州(市)境内。乌(乌鲁木齐)伊(伊宁)公路(312国道)、乌(乌鲁木齐)奇(奇台)公路(216国道)和吐(吐鲁番)乌(乌鲁木齐)大(大黄山)、乌(乌鲁木齐)奎(奎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北疆铁路穿越垦区南端。
第六师师部五家渠市,南距乌鲁木齐市32千米。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按照石河子市管理模式,设立五家渠市。2004年1月,五家渠建市挂牌,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2019年,六师土地总面积7 813.67平方千米。
五家渠市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东南、南依次以八一东干排洪沟、八一水库浸没线、八一分支外排沟接南大渠、老龙河、猛进水库东坝保护带、猛进水库浸没线、场界沟为界,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接壤。
南端突出部分东以场界沟、南以和平渠东一支渠、西以和平渠为界,与乌鲁木齐市为邻;西南、西、北依次以乌(乌鲁木齐)五(五家渠)公路路南、师直引水渠、头屯河、二屯枯沟、邓家大沟、望杆子至北沙窝到白家海子南端、沿青草岭至黄家梁到老龙河的昌吉与米东区的界点为界,与昌吉市相连。
五家渠市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29千米,土地总面积711平方千米。城区南距乌鲁木齐市33千米,西距昌吉市23千米,东距阜康市55千米(均为公路距离)。五家渠市西南至乌鲁木齐国际机场30千米。
五家渠全市行政区划界线总长2261.1千米,分别和昌吉市、米东区、乌鲁木齐县相连。2004年,五家渠市土地总面积740.14平方千米。2019年,五家渠市土地总面积740.10平方千米。
五家渠市是乌(乌鲁木齐) 昌(昌吉) 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西域水城 丝路花都”之美誉,是国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通往西亚、欧洲的桥头堡,市场空间广阔。第六师五家渠市是一座集先进装备 制造业、康养产业、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生态城市。
二、五家渠市城市名称的由来
五家渠名字的来源,是在清末民初的时期,这里有冯家、杜家、杨家、常家、谢家等五户人家搬迁到此,因为这里在当时地下水位比较浅,地下是有很小的泉水出没的,但是没有足够耕作灌溉的大量水源,无法满足五户人家整体的生存和耕种。于是这五户人家便商议后共同出力从昌吉老龙河引出了一条水渠,把老龙河的水引到了五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从此以后这里就可以种植庄稼了,也形成了一个五户人家围着一条渠发展的自然小村庄,于是便被人们称为“五家渠”。
新疆解放前,五家渠跟梧桐窝子、蔡家湖一样,都仅仅是有数十户人家的自然村落,分属于米泉县(乾德县)和昌吉县两个县的区、乡管辖,当地并未设立行政村和乡镇等行政机构。1952年3月十七师师长程税长率队勘察修筑猛进水库,“五家渠”开始被作为地名使用。
后来五家渠就被作为自然镇名称沿用到2001年。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五家渠市,直到2004年1月正式挂牌,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五家渠市。所以五家渠市的城市名沿用了原来的五家渠自然镇的镇名 。
但是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阅读五家渠市作家公开发布的书籍了解,其实五家渠市在设市,最先拟定的市名其实并不是“五家渠市”,因为很多人觉得“五家渠”这三个字的乡土气息有点浓厚,所以一致认为应该取名“庭州市”。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朝廷决定设置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于天山之北,也就是位于第六师红旗农场南边的破城子。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朝廷设置了北庭都护府于庭州,庭州和北庭都护府范围包括了今天第六师五家渠市所有区域,且核心区和治所就在第六师的红旗农场南边破城子。
所以当时就确定了“庭州市”,并且征求了北庭都护府遗址所在地的吉木萨尔县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和吉木萨尔县均回复同意使用“庭州市”。但是在第六师上会时,研究决定还是使用这座城市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自然名——五家渠,所以最终上报了“五家渠市”。
三、五家渠市应该更名为唐朝路市的理由
为什么五家渠市应该更名为唐朝路市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名是回家的路,是连接历史的桥梁。这句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从考证角度看,唐朝路这个地名是古代丝绸之路和唐朝开辟的由西域通往中亚与西亚的商道的历史记忆,述说着在唐朝路这个“地名”发生的种种过往;从文化角度看,“唐朝路”这个地名是五家渠市人民追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心灵”归属。
“唐朝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而已,这是在历史文化的层面告知五家渠后人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告诉五家渠市人民,这座城市最早的根,并不只是清朝末年的五户人家一条渠,而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的秦汉驿站和一千多年前的盛世大唐从长安开辟而来的唐朝路。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唐朝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名称,更是发生在唐朝路这个地名上催人泪下、励志向上的一个个平凡又非凡的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故事。
二是因为“唐朝路”是五家渠市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是五家渠市的文化标志和城市灵魂,是证明五家渠市是古代丝绸之路节点的证据和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证明,是这座城市能够在全国69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抓手,是五家渠市未来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平台”。
四、关于五家渠市与“唐朝路”的关系和重大意义
根据1988年出版的昌吉州地名图志记载:唐朝路是目前自治州境内残存的一条唐代古商道亦即草原丝绸之路古道。东起奇台县桥子村委会北3公里,蜿蜒向西沿北沙漠南缘绿州地带经吉木萨尔、阜康全境至米泉一O二团场四营附近断迹,全长约153公里。
由桥子乡往北至将军庙52.2公里,然后再向东北伸延入蒙古。古道路面清晰可辨。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工作者的考查证明,确系唐代以北庭都护府为枢纽,由长安西通中亚、欧洲诸国的一条重要古丝道,当地群众至今仍通称为“唐朝路”,以示纪念这条驰名中外的交通建设壮举。
在“一O二团场四营附近断迹”的唐朝路,历史上的走向是往南至米泉再向西经昌吉到伊犁通往中亚,还是继续向西绕过乌鲁木齐河的尾部东道海子,沿沙漠与绿洲的分界线一直向西到达中亚,至今仍是个有待考证的课题,或者因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代二者皆存。
这段153公里尚存的唐朝路,是中国陆地上最长的一段具有通行能力的千年古道,是边疆各族人民口口相传的活历史。如今的唐朝路上,仍然可以看见现代重型车辆压出的深深车辙。
这段153公里尚存的唐朝路,大都在兵团六师垦区的地城内。地处吉木萨尔县红旗农场境内的约有四十公里,地处阜康市土墩子农场和二二二团境内的约有七八十公里,地处五家渠市一○二团境内约有三十公里。
这条唐朝路,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唐代,它是北庭都护府治理北疆的交通大动脉,相当于今天的京新高速和312国道;宋代,唐朝路一带屯垦事业快速发展,推动了游牧民族向农耕定居转变。
元代,成吉思汗从这里西征,扫平欧亚、统一西域;明代,它是绢马贸易的主渠道,朝廷为增强国力,用绢丝换回数万匹战马;清代,左宗棠沿唐朝路西进,“一炮成功”收复阿古柏在北疆的据点迪化。
唐朝路,是西域历史的文化符号。大诗人李白在这里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边塞诗人、北庭都护府判官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见证了1300多年前西域已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公元780年,大唐悟空法师车奉朝来北庭龙兴寺讲佛译经。没有从唐朝路走来的“孙大圣”,哪有北庭回鹘佛教的空前繁荣?公元1221年经北塔山、北庭、轮台应召去中亚觐见成吉思汗的山东道士邱处机,留下一册珍贵的《长春真人西游记》,生动地再现了800年前唐朝路的风物人情,并为今天寻找消失的唐轮台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