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北大未名湖畔,20岁的梁欢以一手锦绣文章震动中文系。母亲谌容(《人到中年》作者)的书架上,至今保存着女儿高中时代笔的短篇小说《青瓦》,笔锋老辣到被《人民文学》编辑误认是老作家新作。
这个出身文学世家的姑娘,毕业后本可承接母亲衣钵,却因300元月薪放弃《北京文学》编制,转身投入外企做策划。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3年,哥哥梁左为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创作遇瓶颈,临时拉她进组救场。彼时谁也没想到,这次兄妹合作竟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
在《我爱我家》拍摄现场,梁欢的编剧才华令英达惊为天人。她能将“贾志新倒卖盘条”的荒诞剧情写出黑色幽默,也能即兴创作“和平女士”的经典怼人台词。英达在自传中承认:“她递来的剧本总带着紫罗兰香,让我想起徐志摩笔下的陆小曼。”
当时宋丹丹刚凭借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红透半边天,为支持丈夫事业,她自降片酬出演和平一角。然而片场流传的暧昧纸条逐渐浮出水面——道具师曾捡到梁欢写给英达的诗笺:“你是我笔尖悬而未落的逗号”。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剧组合影时,英达左拥宋丹丹右揽梁欢,被媒体戏称“一夫二妻照”。
1997年离婚当天,宋丹丹在民政局门口撞见梁欢发来的短信:“手续办妥了吗?”这份羞辱促使她带着儿子巴图连夜搬家。上位成功的梁欢很快发现,婚姻远比剧本残酷:英达要求她退出编剧圈,专心操持“像样的艺术家生活”。
为符合丈夫心中“名门淑女”形象,梁欢被迫放弃创作,每天五点起床准备英式早餐,连插花角度都要按英达审美调整。2003年长子英如镝出生后,她试图重拾笔杆,却被丈夫嘲讽:“你现在写的东西,连社区黑板报都够不上!”
如今的梁欢,在剑桥镇别墅过着“高级保姆”生活。她需记住英达每件衬衫的熨烫温度,却连丈夫新书发布会都不能出席。反观宋丹丹,不仅将巴图培养成演员,更以《窝头会馆》斩获话剧金狮奖,今年初更被拍到与现任丈夫赵玉吉同游南极。
知情人士透露,梁欢私下常翻看学生时代的获奖证书,书房抽屉里锁着未完成的剧本《第三种女人》。而她的社交账号最新动态,停留在为英达庆生的合照——照片里她眼角的皱纹,比同龄宋丹丹深了不止三倍。
从北大才女到豪门附庸,梁欢的经历印证了亦舒那句名言:“人生所有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当她在凌晨三点独自核对英达的行程表时,不知是否会想起1993年那个奋笔疾书的夜晚,那时她笔下流淌的,原该是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