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为了纪念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新成立的“秦代文物鉴赏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里以“烈烈秦风”为主题陈列着秦始皇帝陵最早发现的一号兵马俑等秦代珍贵文物——
2024年9月28日中午,路过临潼博物馆的时候,我专门参观了新开放的秦代文物鉴赏中心。这里位于临潼博物馆东北角的二层小楼内,进入参观需要另外购买门票,优待券80元,体验券160元。凭借文博系统工作证,联系工作人员后,我有幸免费参观。
走进展厅一楼,在狭小的空间之中,摆放着秦始皇帝陵出土的兵马俑和瓦当、陶器、钱币、兵器、鎏金器等珍贵文物。在二楼的互动室,可以亲手拓印瓦当,近距离欣赏文物细节,感受秦代的手工技艺,并且能够获得一份“秦代文物鉴赏证书”的荣誉。
在展厅的正前方,矗立着两尊陶俑,右边是一尊罕见的铠甲车左俑,左边的短褐武士陶俑便是“一号兵马俑”。1974年3月,临潼县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挖出一件陶俑头,报告临潼博物馆。随后,文化专员赵康民赶到现场,挖出陶质的碎片和铜箭头等。
经过三天,修复出来一尊身高1.78米的武士俑,成为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出土的第一尊陶俑,被誉为“先锋战士”。从此以后,正式拉开兵马俑考古发掘的大幕。
从1974年7月开始,在秦始皇帝陵的东侧,考古工作者对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先后发现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按照兵马俑的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大约有陶俑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俑身材高大,身高1.8米左右。
根据体型和衣服的不同,兵马俑分为士兵与军吏,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一般士兵不戴冠,身穿轻装的战袍,手持武器,灵活机动。除了“一号兵马俑”以外,这里还陈列着最早修复的两尊短褐武士俑、一匹马俑和一尊跽坐俑。
1.秦半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铜钱单位为半两,成为全国主要流通的货币,废止原本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货币。秦半两重八克左右,表面铸篆书阳文“半两”二字,这种圆形方孔的铜钱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初。
2.青铜铍
通长35.3厘米,身长24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铍的形制与短剑相似,身为两侧六面的扁体,近茎处装“一”字形格。铍是长柄兵器,前锐后宽,长而锋利,跟矛一样,穿刺力强。过去,被误认为是短剑。
3.青铜戈和矛
戈长26.7厘米,援长16.4厘米,内长10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戈为喙兵器,部分刻有小篆文字,多为编号、纪年、制造者、督造者等;矛长17.5厘米,骹长5.5厘米,叶宽3.7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三号坑。矛为刺兵器,通体扁直,中部起脊,刃前聚锋,表面光洁。
4.鎏金翼虎和凤凰
翼虎(仿品)为公安机关打击文物走私时缴获,呈爬行状,肩生双翼,双眼用红宝石点缀,长21厘米,高4.2厘米;凤凰出土于临潼区晏寨公社至王大队岳芋村东侧,紧邻秦始皇帝陵外城北约1公里处的鱼池遗址,通高9厘米,昂首张口,双目圆睁,奋翅翘尾,羽毛纤细。根据座下榫状物推测,属于某建筑构件上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