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中,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检验学习成果了,各种小考,月考,期中考扑面而来,随着同学们考完试,学校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让家长们能够了解一下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
但是对于一些中等生,甚至是差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大型检讨会,相信没有一位差生不害怕开家长会。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一个屋檐下,成绩却在倒数,挨批评这个流程肯定少不了。
同时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参加家长会的原因之一。在班级的成绩单上,一般都会被分成三种等级,对于孩子成绩没有名列前茅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场打击。
像我的发小,我和他就是一个班的,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他却成绩平平,我们班级的划分很清楚,我是优等生,他只是学习一般的普通学生。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完,开家长会,我拿着优异的成绩单站在我家长旁边听老师讲话,而我的发小却考得不尽人意,他抽头丧气的站在家长后面,老师还一边数落着这次考试不理想的他,他的家长在一旁听着既是气氛又是无奈,我知道我发小,他学习不是不努力,努力过,可能只是方法不对,没有气色而已,他的家长在一旁连着被批评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儿。
有可能是考虑到了相关问题,各地为减轻考试给学生的负担,多地学校不再公布具体分数以及排名。
虽然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是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要和比较这个词儿挂上钩,比较过头的确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适当的比较,也确实是一剂良药,他能够让学生更能清楚的了解自己,激励自己奋进前行。
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我们,都少不了比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很多的同学在临近期末考试或者大型考试的时候,总会不受控制&的生病,其实这个考前焦虑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是当期末考试都换成以ABCD等级来划分的话,在保护差生自尊心的同时,也意味着另一些同学可能会吃亏。
国外很早就很流行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当我们效仿后的确也解决了不少问题,同时很多的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也在逐步下降。
但是为了得高分,难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学校都选择了降低题目的难易程度,这导致班级甚至是年级平均分大幅度提高。甚至很多班级都手握全A。
这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一部分同学的焦虑问题。但是有些家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有一部分同学会一直吃亏,那就是中等生。
对于这一类同学来说考试以及成绩划分有很大的作用,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少的上升空间,而这些就需要他通过考试考难题一边又一遍的摸索,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换成字母评价的话,这类学生,很难认清自己的定位,不清楚自己和学霸有多少的差距,可能到最后还是得吃亏。
这一类学生很多都是缺乏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很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这一类同学,大多是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严厉之下才能保持成绩。采用这种评分方式,中等生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只会认为自己已经A了,达到了最高等级。
比如优等生考100分是因为卷子满分就是100,而中等生考85分,很可能他不会的不只是那15分的难题。
这就表示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很重要。而这也可能是很多的中等生家长最不淡定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有着学历限制无法很好地辅导孩子,不知道如何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类教育有好处但是他的弊端也不能被我们忽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