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展现了中华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热爱书画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艺星正闪耀”,愿此次书画展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今,沟通中外,让中华文化的光芒照亮世界。
本期推荐:马青山
马青山,笔名:林野,号白云居士,1959年1月生,山东邹平市人。退役军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国画,书法研究生班,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清华大学清美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军民融合红色书画家委员会副主席兼执行秘书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军民融合红色书画家委员会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山东众林文史文献博物馆名誉馆长,滨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滨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邹平市画廊协会副会长,邹平市书协理事,邹平市美术家协会首届副主席,鹤伴书画院院长等。
师从张志民,尚辉,郭石夫,贾广健,徐培晨,张江舟,程大利等名师。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作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山东美术馆,山东艺术馆,俄罗斯大使馆,韩国大使馆,保加利亚大使馆,亚洲沙滩运动会等展览并收藏,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各国使馆.
近年来,先后在《国防》杂志,《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山东国防报》,《温州晚报》,《滨州日报》,《美术报》,《书法报》,《山东老干部》杂志等发表书法,美术作品上千幅。书法作品范仲淹《岳阳楼记》,美术作品《洞庭晚秋图》被中央一,中央十台《探索发现一一忧乐天下》栏目做为特邀作品播出。传略和业绩,被收录和出版《中国书法家大辞典》,《中国书法选集》,《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版的《笔墨清美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的《华夏之星第一届书画人才海选系列获奖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的《微山湖荷花斋笔记》《青山书画集》,《马青山书画》等多部辞书画集。
多次参加全国抗震,抗疫慈善爱心书画活动,书画作品捐赠汶川地震,湖北武汉疫区,河南洪灾等灾区,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国当代慈善书画家荣誉称号,2016年荣登《中国人物传记》,2017年有中国文联主管的《神州》杂志,荣登《神州》杂志封面人物,2016年至2018年被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授予中国好品牌,艺术人物榜品牌影响力书画家,2020盛世中国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艺术文化人才称号,荣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十三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全国两会重点推荐"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荣获邹平市首届范公文化奖,2021年7月抗疫书画作品,荣登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山东学习平台,2023年6月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艺术家信息公示中心授予中国书画终身成就奖。2024年5月在首届中国通俗文艺创新大会暨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第二次理事会上,所创作的国画山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五幅作品被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收藏,2024年5月书法作品《太行精神》有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赠送给山西省委宣传部。2024年5月《最美大同》有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赠送给山西省大同市人民政府。书画业绩在中央电视台,省,市县电视台均做专题采访报道。
青山林野翰墨志 白云翠竹潇洒心
——记我市书画名家马青山
(晚报记者孙洪师)
1959年,马青山出生在梁邹之地的长白山北麓,在这片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厚的“泰山副岳”土地上,他自幼耳濡目染着家乡的厚重文化,聆听着为国捐躯的“一马三司令”的英烈故事,奠定了和笔墨的特殊情感,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翰墨春秋。
尽管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七八岁时马青山就能够亦书亦画了,但他的艺术之路并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一马平川,求学期间,时逢“文革”,迷茫中他失去了大好的年华,1977年也未能如愿地考入大学,无奈之下,他回村干农活并担任起了村干部。一年后,19岁的他报名参军,历经东海舰队通讯兵、雷达兵、文书、机要员等岗位的锤炼,唯一不变的是他对书画的热爱,在军营的日子里,他在闲暇之余将全部精力倾注在了这上面,也逐步成为了部队的书画名人。
“孝于亲,所当执,”正当他的军旅生活山高坦途时,父母身体也极度衰弱了,于是,“孝”字当头的马青山退伍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后,他依然不改军人本色,冲锋在前,雷厉风行,先后干过木匠、油漆匠,挖过地槽,做过猪贩子,画过玻璃,卖过春联,甚至还走街串巷卖馒头,这些艰难的日子都没有泯灭他的书画梦想,只要有空,他就会挥毫泼墨一番。
随着自我拼搏,马青山一步一步地逐渐富裕了起来,并在大家的推举下,担任起了自家村子——尚庄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又因为在村里的出色工作,他被选拔到西董镇上任职,先后在任五个办事处任主任、书记,后因为军旅经历,又让他担任镇办公室主任、人武部部长,每一项工作,都获得了上下的交口称赞。
不论是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儿,书画始终是马青山心中的天,是他割舍不掉的情怀,这只笔寄托了他一生的追求和梦想,为提高自己的技艺,他四方拜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郭连贻是他最早的恩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届兰亭奖创作奖得主张延龙和他则是亦师亦友的兄弟,后又师从张志民、程大利、张江洲、马海方、尚辉、梅墨生、余润德、徐培晨等名师,眼界大开,技艺大增。
书画的艺术魅力在于笔墨和结构所创造的意境,而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采博取的学习,更使得马青山的艺术之路非常开阔,别具洞天。他的花鸟,不管是梅兰竹菊,还是松荷桃李,或者枝间鸟雀、水中鸭鸥,总是那么栩栩如生,俊秀淡雅,清灵温润。尤其是他所画的竹,不墨守成规,传承中有创新,既有创作前构思与技巧的巧妙结合、浓淡结合、疏密结合的胸无成竹,又有胸有成竹的写实、具象与形似,一气呵成、极富变化,高低错落、清劲秀美,正所谓“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数枝穿翠道院竹,高节贞心无情俗”,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生命的思考。
“画品如人品,风骨蕴其中”。从来没有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单纯因为炫技而长久,人们之所以喜爱它,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思想、观照、感悟、体验和解读,内蕴作者风骨,从而产生欣赏者与创作者在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马青山就是在努力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他常常把书画创作和做人做事联系在一起,他把老岳父的临终遗言“打起精神做事,立定脚跟做人”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感动着别人,用手中的笔墨丰富着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书画为世界增添着美丽。
经过多年的努力,马青山的书画艺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琪评价道:“青山胜景汇于腕底,苍润浑厚,独树一帜”。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教授杜希贤说:“花鸟草虫生动自然,用笔爽利劲健,洒脱自如”。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画师郭石夫则称,马青山画作“诗意之图,每能动人心弦。与诗意妙含无痕,更显画作精深”。著名诗人闻言对其书画作品赞赏有加:“书为心声纯朴情,画有灵气妙语精。笔底生花含神韵,匠手泼墨藏古风”。至于马青山,他还在为实现“坚持学古人之长,突出自己之风格,达到完美之境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