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唐代佛道共存的宝峰岩,如今仅存一寺一人

带你去旅行诗意天涯 2023-03-18 07:36:48

宝峰岩景区位于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宝峰村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葱郁,奇峰怪石,潭谷洞府。唐代李白、南宋文天祥等都曾游历宝峰岩,并留下诗篇。

清乾隆进士、泾县人赵青藜赞之:

宝气凝空  结无边光明世界,

峰腰挂瀑  流不尽活泼天机。

这样一个曾经充满天机、佛道共存的灵秀之地,吸引着我们前去探访。上山路大多是石阶,较陡,徒步往返约两个小时。

途中一处岔路口的岩壁上有一方石刻,分别刻“道”、“佛”两字,旁边立一说明文字牌。左“道”右“佛”,即左边这条路通往道观,右边这条路通往寺院。

唐初兴盛的道观,最终没落于元朝。隋唐时期的凌岩寺也逐渐没落,虽然多次重建,最后也于二十世纪60年代除“四旧”时被拆。

我们看向左边那条路,已然是荆棘密布,只有右边这条路可通行。

上至半山腰抬头可见山上有一寺院、一棵大树,十分醒目。望山跑死马,似乎很近,实际又攀登了20多分钟。

回望山下,近处群山环抱一池潭水,水光山色;远处山脚下星星点点的白色民居散落在黄色油菜花中,一幅春天的田园风光。

现存普云寺新建于2002年,寺院仅有女主持一人,师太法号释自云,60多岁,寺院由她一手操办重建。在我们一行两人分别主动捐了香火钱后,师太便热情与我们攀谈起来。

这棵大树是树神,几百年树龄,近年来香火不断。据说曾经枯死,不料重焕生机、叶繁枝茂。于是周边村民奉为树神,纷纷前来烧香,师太说很灵验。

师太指着围墙告诉我们,围墙的基石仍是古寺建筑的基石,没有动它。也许是想保留一份念想、一脉相承。

师太的文化程度不高,上小学时恰逢文革停课闹革命,便辍学了。后来访名山出家,到四十多岁时在前辈祖师的感召下,回到原籍泾县,打理这座荒芜的寺院,造福一方。

寺院里有电灯,但没有电视;只种些蔬菜,没有养鸡。师太说她只吃素,多年未曾下山。

我们与师太聊了一会儿,告别时,师太坚持送出寺院,特地指给我们穿过一个山洞,可抄近路下山。

当我们走出山洞,发现附近有多个洞府,小的洞府可容纳数人,大的洞府深不见底。

刹那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佛、道的第一任主持,在一座山头创建寺院或道观时,事先要走遍多少座山头啊,首先要有水源,其次要有适宜居住的洞府。满足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后,通过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建设,才有了寺院或道观。第一任主持,不一定要有高深的造诣,但一定要有超强的生存能力。

可是这山上的佛道两界怎么就没落了数百年,这期间没有能人可以中兴吗?也许这是天机。

题小诗一首《宝峰岩》:

唐时佛道宝峰岩,无限光明共此山。

洞府天机谁领悟,唯余师太度流年。

2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3-03-18 13:38

    洞府天机谁领悟,唯余师太度流年。

带你去旅行诗意天涯

简介:教授、诗人、旅游达人,打造诗与远方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