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如丝缕,面承千秋

焱焱手工空心挂面 2025-03-22 15:27:04

推开老宅斑驳的木门,一缕麦香挟着晨露的清凉扑面而来。爷爷正在院里的柿子树下绕面,银丝般的面条在竹竿上盘旋缠绕,恍若时光织就的绲边。这手工空心挂面,是刻进家族血脉里的礼物,每一根都盛满故事的褶皱。

和面是最虔诚的仪式。陶瓮里的盐水需得用柳枝蘸三次,面粉过罗时簌簌如落雪。爷爷总说:"面是活的,得用掌纹跟它说话。"他的手掌压揉着面团,像是在驯服一匹桀骜的野马。待那团雪色泛起珍珠光泽,便裹上粗布醒面。布纹里沁出的面香,是时间酝酿的密语。

盘条最是考验匠心。面条要在案板上盘成银镯模样,每盘九圈半,多一圈则硬,少半圈则散。爷爷布满沟壑的手灵巧翻飞,面条在他指间化作听话的游龙。绕面时晨光正爬上东墙,细若琴弦的面条在竹竿上交织,惊起一串露珠簌簌坠落。晾晒的面架像竖琴的弦列,风掠过时奏出沙沙的古老歌谣。

去年除夕,我提着檀木食盒去给师父拜年。掀开盒盖,银丝般的挂面在绛红笺纸上蜿蜒成寿字纹,底下压着张洒金笺:"三醒三揉三牵抻,方得空心见丹心。"师父摩挲着面条轻笑:"这哪是面,分明是穿了线的光阴。"他不知,那夜我特意在面汤里撒了碾碎的松针,看青翠在白玉汤里舒展,恍若看见爷爷绕面时竹影婆娑的晨光。

如今每次制作挂面,我都会在面架系上朱红绳结。这些空心面条里,藏着二十四节气的呼吸,存着老手艺人的掌温。当它们化作寿宴上的长寿面、满月宴上的福寿面、游子行囊里的故乡面,便不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用麦香编织的密码,将千年农耕文明的情感密码,传递给每一个懂得聆听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