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早已经被拆除的花楼街,没想到却依然顽强的活着。那天我寻找清芬路市场的时候,从民众乐园旁边的小巷子走到统一街,无意间横穿过一个小的菜市场后就来到了花楼街南片。花楼街北片的元兴里、方正里、厚生里等里巷早就变成了万达广场,花楼里、双陆里、松荫里好像也变成了大洋百货。没想到民生路这边的花楼街南片却依然存活。
走在这片破败不堪又生活气息浓郁的街头,仿佛穿越到了80年代,街道两边直接推满了水果、蔬菜、粮油、鱼类、肉类、居然还有一脚盆一脚盆的自制豆瓣,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价格还真便宜,其实这里叫嚣着拆迁快20年了却还是没拆,物价却翻了近十多倍,但是却还是比其他位置便宜不少。
这四通八达的里巷,任何一个看似到头的巷子,走进去都别有洞天,还能通向其他的巷子。
我看到一处很远古的石碑就在楼顶上,就走近巷子里去想去多拍几张照片,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油皮后巷,相似的小巷结构,相似的小路,实在让人迷乱。好在这里不算大,无论怎么走都能走出这片巷子。
这些老里巷的房子和我童年时代住的民生路永前三巷简直一模一样,黑漆漆的门走进去就一个暗暗的木质楼梯,这样的房子大多都有三层,全是木质的地板。一家一户,每户不会超过20个平方,当年我们那栋就住了5户20个人。由于屋内的空间都比较高,几乎家家都搭有暗楼。当年我们一家四口人住在16平米的房间里,父母住楼下,我和弟弟就睡在暗楼上,说实话也没觉得很拥挤。
以前这里是没有卫生间的,要方便只能出去到外面的公共厕所去。厨房也没有,大家都是在过道里自行搭建的。冬天洗澡比较麻烦,只有自己在家里烧水自己洗,所以脚盆和痰盂是那时代的必需品。夏天就简单了,在自来水池里冲个凉水澡后,拿着蒲扇,扛起竹床来到在巷子口,往弄堂通风处一放,坐在竹床上和街坊日白夸天,天黑透了就各自睡去。就这样度过整整一个火炉般的夏天,也没觉得有多么炎热。现在有点钱的人早已经就搬离了这里,但还是会怀恋这里的便利和那些胜似亲戚的老街坊。
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似乎这些老街老巷就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了,被拆掉也是情理之中。可实际上花楼街也好、民生路也罢,里面的原住民已经走的差不多了,更多的是来武汉打拼的外地人。这里的条件是不好,但租金足够便宜,生活也便利,也成为了他们留在武汉的理由。任何高大上的小区和住宅,没有人居住,没有人为这样高大上的地方去提供日常生活的便利服务,那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