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号计划于10月进行发射。届时,中国空间站的组合体将演变为三舱三船结构,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神舟16号、神舟17号和天舟六号。
这三舱三船的结构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布局。根据中国空间站的扩建计划,为了满足外国航天员的生活和实验需求,中国将增加三个舱段。这其中一个舱段与天和核心舱类似,而另外两个舱段则与实验舱相似。
当神舟17号发射后,两组各包含六名宇航员的小组将再次在太空中汇合。随后,神舟16号完成工作交接后将返回东方着陆场,杨利伟将在那里迎接三名宇航员回家。
关于神舟17号是否会于10月26日发射,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的验证。神舟16号的宇航员组合采取了一老带二新的方式,而神舟17号很可能也会采用类似的组合方式。神舟16号的宇航员们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太空站任务,包括历史性的长达七个小时的太空漫步和天宫课堂的第四课。不过在返回之前,这些宇航员们需要加强身体的物理锻炼,每天至少进行两个小时的锻炼,主要是为了增加肌肉力量和提高身体素质。
近地轨道的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肌肉会萎缩,失去力量,同时人体的免疫力也会下降。因此,宇航员在返回地球之前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减少不适症状,并更快地康复。
近期,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接受了媒体采访,除了透露他将前往东风着陆场迎接归来的宇航员外,还透露了中国载人登月计划的一些信息。载人登月的宇航员正在从备选宇航员中选拔,预计将在2030年左右送上两名宇航员。
目前,中国有34名备选宇航员,分为三个批次,包括九名在第一批,七名在第二批,以及十八名在第三批,其中包括杨利伟。目前,只有三名曾进入中国空间站并具备太空经验的宇航员:张晓光、刘旺和杨利伟。
虽然许多人希望杨利伟再次执行航天任务,担任神舟17号的指令长,但由于杨利伟频繁参加线下活动,短期内不太可能执行太空任务。因此,神舟17号的指令长大概率不会是杨利伟。
另一位备选宇航员张晓光于今年9月28日参加了四川绵阳科技城举办的太空科普活动,与孩子们分享了他的太空经历。一般来说,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需要经历3个月以上的封闭训练,因此,神舟17号的指令长不太可能是张晓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刘旺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他拥有丰富的太空飞行经验,曾驾驶神舟9号手动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这些经验使他成为神舟17号的最佳指令长。刘旺出生于1969年,是山西平遥县人,于1988年入伍,目前担任中国航天大队的特级宇航员。他和景海鹏以及刘洋是老队友,他曾在2012年6月16日乘坐神舟9号进入太空,成功对接天宫一号,与景海鹏和刘洋一同进入空间实验室内。
因此,刘旺是神舟17号的最佳候选人,而另外两名宇航员很可能来自第三批备选宇航员,他们的年龄还有待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