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赢稷奉行“远交近攻”政策,先后攻打魏王国、韩王国和赵王国。
秦王国于公元前264年攻打韩王国,韩王国把秦王国一直觊觎的上党郡城,拱手让给赵王国,这也是秦王国赖以生存的主要原因。赵王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对上党郡,却是志在必得。
所以,他才会去上党郡。秦王国当然不会坐视这么大一块肥肉,就这样被别人给抢走了,于是便派兵攻打。
于西元260年,秦昭王赢稷派兵王龁,攻打赵王国。赵王国派来的是廉颇,他是个很有经验的人。廉颇抵达上党时,他已被上党打败,但秦国的军力尚存,反把赵王国打得落花流水。
他知道秦国的军队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由进攻转为防守,由进攻转为防守。秦国的军队亦知廉颇亦明白他们的处境,无法支持太久。
如果廉颇亲自出马,此战必败无疑。若要取胜,赵国必然要派遣一位大将。
秦国和赵国僵持之时,秦国大臣范雎,特意遣人至赵国朝中,散布“廉颇年老体衰,不能作战,上党已为秦国所灭”的谣言。
这使得廉颇元气大伤,根本没有余力去攻打秦国的军队。秦国军队最怕的就是赵国那个叫‘赵括’的家伙,只要他一死,此战必胜无疑。”
赵国上下,都想让赵括来做统帅,因他年纪大了,已无力作战。这一切,都是秦国布下的陷阱。但是,赵孝成和赵丹还是把廉颇革职,任命赵括成为大将军。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博学多才,非常聪明。他与赵奢论及兵法,每一次都能将赵奢说得哑口无言。
但是,他虽然擅长于军事,但是实战的经验却并不多。赵奢临终前还特意嘱咐他,千万别让赵括担任统帅,一定要领兵出征。
赵括之母向赵孝成赵丹报告,赵孝成王以为赵括之母是在虚张声势,坚持要赵括去打仗。
无奈之下,赵括的妈妈就说,赵括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千万别伤及家人,赵孝成、赵丹也就答应了。
秦昭襄王赢稷得知赵国原来是赵括在主持大局,自然欣喜若狂。甚至还派出了四大战神中的白起。
秦昭和襄王任命白起为大将军,王龁继续担任原来的大将军。还有就是,赵国那边,赵括会因为白起的存在,而知难而退。
所以,陈小练叮嘱秦军,千万别把白起是主将这件事情说出去。一旦泄露出去,直接格杀勿论。
赵括根本不把廉颇放在眼里,只知道主动出击,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以攻代守。赵括率军攻打秦国兵力最弱的地方,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白起所为。
白起下令全军后撤,而赵括则在突破秦国防御后,精神振奋,再度发起了攻势。这时,白起命人堵住了赵括的去路,赵括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竟然被一群人团团围住了。
他只好照廉颇所说,变进攻为防守,希望有援兵来援。但此刻,大军被白起挡下,他们也不能说出这个消息。
赵国大军,由于粮草不够充足,导致将士们体力不支,纷纷杀了马匹,将同伴当做口粮。
赵括苦苦支撑了四十余天,最终还是决定突围而去。于是,他便亲自带着一批最好的军队,去攻打秦国的军队。果然,赵括中了一箭,赵国的士卒全军覆没。
赵国剩余的四十万大军,在这一刻,全部投降。同时,白起也命令饥饿的士兵,前往一座峡谷,将峡谷口堵死,并用巨石将其埋葬。
此战,使得赵国,一蹶不振,整个赵国,年轻一辈,几乎尽数陨落。
秦国和赵国长平一战,最开始是因为赵国对韩国上党那块大肥肉虎视眈眈,最终导致赵国元气大伤,甚至连最精锐的人才都损失殆尽。
而秦王国展现出来的实力,更是令所有国家都为之忌惮,尤其是看到秦国的实力。诸国生怕秦国忽然发难,对他们发动攻击。
所以他们才会联合起来,一起攻打秦国,结果一看秦国的军队,还未开始战斗,他们就被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是秦国未来称霸世界的根本。
赵王可不傻,只是全朝堂几乎没人站在自己这边,全都支持廉颇死守,然而廉颇死守的结局是必败,因为耗不过秦国,廉颇又打不赢王龁,只能慢性死亡,只有少壮派的赵括等人支持赵王,赵王除了赵括能用也没人可以用,长平的结局早已注定,用赵括也是希望赵括能在绝境中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