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总统拜登的一项决策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解除对乌军使用美制导弹的限制后,乌方迅速采取了行动。
19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证实乌军于当晚向俄布良斯克地区发射了6枚美制战术导弹,其中5枚被俄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仅有一枚击中了位于该地区的一处弹药库,引发了火灾,但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据“战区”网站报道,这座弹药库坐落在距离俄乌边境约112公里的布良斯克州卡拉切夫镇附近,内存有包括火炮弹药和防空导弹在内的多种军需物资。
此外,乌军还动用了数架无人机参与此次袭击行动。
首要的是,这一行动打破了美国媒体之前的解读迷雾。
当拜登政府宣布允许乌军使用美制导弹攻击俄纵深目标时,白宫的新闻稿在描述导弹使用范围时显得颇为模糊,导致美国各媒体对此的解读大相径庭。
例如,“数字新闻”网曾声称,拜登的许可仅限于乌军在已控制的库尔斯克地区使用这些导弹。
然而,乌军的实际行动显然与这一解读不符,这或许也暗示了拜登政府在批准导弹使用后,并未对具体使用范围设定严格限制。
其次,我们需关注俄罗斯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面对美国放松对乌军导弹使用的限制,俄罗斯的反应显得尤为谨慎且坚决。
早在9月份,当西方开始讨论是否应允许乌军使用导弹攻击俄纵深目标时,泽连斯基虽四处奔走寻求支持,但并未获得西方国家的明确回应。
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普京曾明确警告,若美英解除乌军导弹使用限制,将被视为美国及其盟友直接介入冲突,这一警告让西方国家犹豫不决,甚至有北约外交官坦言,他们无法准确判断普京的“红线”所在。
然而,普京也深知,单纯的口头警告已无法有效震慑日益冒进的美西方集团。
因此,在嗅到西方可能解除乌军导弹使用限制的风声后,俄罗斯便悄然展开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将轰炸机等高价值军事资产转移至大后方以确保安全;另一方面,着手修订核威慑学说,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就在俄本土遭到导弹袭击的当天,普京正式批准了修订后的核威慑政策。
其中一项关键条款规定,若无核国家在核国家的支持下对俄罗斯发起袭击,且俄方收到导弹发射并穿越俄边境的情报,俄方将考虑使用核武器进行回应。
这一政策的出台,再加上俄国防部对本土遭袭的确认,以及普京、佩斯科夫、梅德韦杰夫等俄政要的多次警告,不禁让人推测,在拜登作出决策之际,俄罗斯或许已经做好了相应的报复准备。
这种报复未必会立即升级为战术核武器的使用,而更可能是通过打破与乌克兰及西方之间的某些默契或规则来实现,比如全面封锁或占领敖德萨、对基辅总统府实施空袭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美西方对于俄罗斯可能动用战术核武器的反应显得颇为滑稽。
这种反应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方对中国设立的“小院高墙”策略:既想将中国拒之门外,又不愿承受中国的任何反击——这无疑是西方长期以来的傲慢心态在作祟,似乎只有当他们真正感受到疼痛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