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萧牧梵
职场微系列定位:为工作10年以内的职场人士,分享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论,分享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团队协作关系的思路与建议。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辛苦工作一整天,不见成果?试试这张事项记录表格分享了每日记事的一张表格,大致内容就是将每天做的事情分成两块,一块是工作,另外一块是学习和生活。
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到底用在什么地方了。
关于这样的记录,还有另外的一种思考,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点,做好每日事项记录就像记录表里面所列的那样,就是能够确保每天都是出活儿的。
时间都是用来做事情的,而且也真真实实的有事情在完成,没有摸鱼的情况存在。
回顾一整天,也算是基本上对得起这一天的时间花费。
但不管怎么想,把事情记录下来,都属于第一个层级,似乎只是完成了一个记录。
从理解层面上来说,这样的状态更侧重于别人安排什么,自己去执行什么,但凡遇到他人没有继续安排工作的时候,会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点什么,在主观能动意识方面,就显得稍微薄弱一些。
遇到这样的瓶颈期,就需要考虑对它进行迭代升级,晋升到另外一个层级。
第二点,化被动为主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觉醒的意思,化被动为主动,以前都是别人安排工作,个人去执行,现在就需要考虑主动去参与到工作当中。
最典型的特质就是主动参与到工作当中,需要具备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个人对工作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加熟悉,更加专业化,注意一些细节的把控以及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案,都有了一个备案,能够及时准确应对这些情况。对个人而言,就代表在专业程度上有了一个深化提升。
第二个前提,能够高效地流程化地处理个人所承接的工作内容,不管是处于决策层还是处于执行层,都需要具体去做事情,而将每项事情的流程清晰标注出来,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有力武器。相当于对方安排对应的工作,可以参照流程执行表,快速地把事情完成。
有了这两个前提,其实对于自身来说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很多工作做得很高效,挤出来的时间就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不管是加强学习,去改进工作流程,甚至于去做一点关于副业的事情,都是极好的时间把控。
在工作当中占据主动地位,还能够决定自己有些事情去做做,有些事情可以拒绝而不去做,自己掌握工作节奏,进退有距,做起事情来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第三层级,化线型工作模式为指数型工作模式。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工作都是从1号做到30号,然后领取公司发放的薪酬待遇。
从表面情况上来看,这样从第一天做到最后一天,单纯线型地把基本事情完成,然后,更加游刃有余地去处理工作问题,似乎就可以了。
但深思之下,其实这样的工作模式还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因为这一个月过去了,能做的事情似乎也局限在对应的岗位上,离开这个岗位,做的事情所带来的经验效益就变得很低。
拿行政岗位的人来说,你再熟悉采购流程,再熟悉打印机的工作机制,再熟悉电脑的操作,干了三年五年之后,你能做的也同样是这些事情。顶多就是型号和版本更迭,你掌握了新版本的操作。可对于职业生涯而言,这些事情的存在意义就很低。
而这时,我们就需要将这种线型工作模式转变为指数型增长模式。
最具体的工作思路就是归类。
拿行政工作而言,如果说你只是做了一个行政专员的工作内容,将一个人招聘来填写他的工作信息,将一个离职手续办完。有人来有人走的时候就活动一下,没人来的时候就死守着工作内容,别的就不去涉及。
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固守在线型上,使用归类思路,就能更好地将线型工作模式调整为指数型模式。
第一个大类是人事,涉及到一些小类,A类为人员招聘或离职,对应的简历审核、招聘面试、离职流程。B类为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C类为绩效考核机制。逐项归类,就能搞清楚团队各岗位的工作情况,在对接工作时,能够及时明白哪项工作理当归谁承接。也搞清楚每个工作人员的优势,在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去处理情况。
第二个大类是团队运转模式,直接点说就是商业模式是什么,卖衣服的,是赚取中间商差价。卖牛肉火锅,则是靠讲究手艺获得顾客的认可。那么,对于个人所在团队,又是靠怎样的运作模式获得利润的呢?是完成甲方乙方的定制需求,解决对方的疑难杂症,还是专注于衣食住行的基本消耗?理清楚根本的商业模式,然后进行利润加持方案的整理,优化广告文案、改善话语话术、持续完善产品质量、扩充产品销售增量等,都是这个运作模式的实操小类。
第三个大类是增益策略,涵盖长时间和短时间效益以及可转移形式两个方面。有些事情,属于短时间事项,耗费的时间不多,但零零碎碎组合在一起,既耗损了时间也破坏了个人做事的集中注意力,且这类工作在短时间内有效益,放在一个月一年或十年的长段时间来看,却毫无意义。我们要做的事情,理当掌握往后看的心理,三年或五年后,该事情还是想从事的工作内容,也能带来相应的收益。而可转移形式,是在保障个人掌握工作流程和做事方法,以及目的和意义的时候,还能将事项转移给他人,一方面是因为不可能时时分分都在岗位上,总会因为私事或公事离开工作岗位,此时转移给其他同事,亦能保障事项的正常展开。此外,能有效规避时间被琐碎事项破坏的情况,让他人来替代部分工作,也算是给个人预留时间,集中时间精力干大事。
综上,便是萧牧梵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您在阅读完毕之后能够有所启发或收获,这即是这篇文章存在的最大荣幸。
前文推荐:
这句话简单得就3个字,却像审判书一样不能说?
拖延症成为顽疾的4大原因,全中还是中了一项呢?
如何把华为手机玩成工作神器?试试这5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