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探》中的美学,东北竟然成了国内影视工业的重地

风尘追剧 2021-09-22 15:41:14

目前双探正在火热播出当中,已经完结,豆瓣评分7.2,作为一部网剧,这个成绩倒也说得过去,今天我们不聊剧情,单从影视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剧,也来聊聊,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为国内的影视工作,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剧中寒冷的东北小城黑山白水的风景让人印象深刻,中韩交界的边陲小城风光也给剧情增添了很多颇具东北特色的风情。

                                               

镜头掠过林场里层层叠叠的树林,白与黑交织出的独特的对比度,厚厚的积雪没过人的小腿,让人难以前行;例如剧集开头差点就被冻死在林场的李慧炎,茫茫白雪中艰难跋涉,但荒郊野外人烟稀少,既无法向人求救也无人来救助,差一点点就命丧雪原,所以皑皑白雪除了是故事的场景设置,也会对剧情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这其实就是东北这片土地上独有的特征,毕竟还有那片土地上能有如此美丽的风景,不仅是这部剧,还有诸如《悬崖之下》、《白日焰火》等等电影,而这些电影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为风格化,这种风格化,在和东北这样一片土地,皑皑的白雪、遮天蔽日的松林显得相得益彰。

                                               

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与风景相搭配的经典元素,十三年抗战,在这片土地上,有无数的英雄儿女与敌人周旋,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去讲述,无数默默无闻的间谍在这片土地上活跃着,为自己的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方面具体的例子我就不举了,实在是太多了,近到五一档刚刚大火的《悬崖之上》,远到儿时看过的、80后电台广播里听过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这些都成为了足以载入影史当中的经典。

                                               

而第二种元素,就是作为曾经的工业重地,伴随着方向的转型,逐渐走向没落,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也成了影视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比如在工业方向转型之后的家道中落、窝囊酗酒、铤而走险、格斗复仇,这些都是东北叙事中的典型元素,与东北叙事故事相类似的还有重庆叙事,最典型的就是由胡歌主演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元素已经无法满足于观众的胃口,于是便有了转型的必要,重庆独特的山城城貌搭配上中西文化交融、超高城市密度、又现代又破败的属性,在互联网上获得了“赛博朋克”城的称号。

                                               

而东北的转型,目前尚未感觉到,将来的东北叙事,必须得另辟新径,不能只拿刺激的“事儿与动作”来吸引人,还得有更加深入的美学追求。本身土地的独特气质是一个亮点,但说回来,把一个故事明明白白讲完就挺难了,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更难,氛围,气质,具体到影视作品,就是影像风格与情绪,这点还需要导演去深挖,还得到导演的个人风格与土地相匹配。

东北叙事已经面临困局了,这部剧在剧情设计上开拓了多少先不谈,至少在场景设计和风格营造方面,给出了不少新意。

                                               

希望国内的导演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挖掘出更多的元素和内容,为这片土地,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