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被陕西人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教训?

星揽史说 2024-10-18 14:52:14

“迟早有一天,我要把三门峡大坝炸掉!”

2003年渭河洪水爆发后,渭河某县县长说出了这样的话。

三门峡大坝对于河南、山东等地可谓是个壮举,可对于西安人民来说,它就是个定时炸弹。

当初修建这个大坝,本来是为了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如今它却成了万人嫌。

陕西15名人大代表更是联名请求,停止三门峡水电站发电。

原本利国利民的工程为何遭人痛恨?三门峡大坝真的该炸吗?

三门峡大坝建立

黄河一直被称作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却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患。

早在1935年,一位名叫李仪祉的水利专家,就向政府建言献策:

希望能在黄河中游修建水利枢纽,让黄河沿岸的百姓不再受苦。

然而当时的民国政府在考察后,觉得这个工程太大了,且当时国内战争不断,这件事便被搁置了。

1938年,老蒋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更是下令炸毁花园口大坝,希望用黄河水冲走小鬼子。

然而他的做法不仅收效甚微,更是给下游百姓带来巨大灾难,庄稼颗粒无收,黄河决堤事件频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治理黄河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上日程。

为了找到最佳方案,我们广泛听取专家意见,还请来苏联的水利工程师参谋,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1954年,中苏联合考察团奔赴黄河流域,寻找最佳坝址。

他们发现,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的三门峡,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坚硬的花岗岩基础,为高坝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地基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统筹协调、一举多得;丰富的水力资源更是蕴藏巨大的发电潜力。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里是建设大型水利枢纽的不二选择。

百姓们得知此事后,修建大坝的热情空前高涨,也一起帮助施工。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仅过了三年的时间,三门峡大坝就正式修建成功。

此时众人还沉浸在苏联专家编织的美梦中。

尽管为了大坝建设,70万父老乡亲告别世代居住的家园,背井离乡,迁往他处。

可众人觉得只要能治理水患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门峡大坝的利弊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其防洪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得到了大幅缓解,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更多保障,人们可以更加安心地生活和生产。

大坝在防凌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华北地区冬春时节的凌汛灾害一直是当地民众的一大困扰。

而三门峡工程的建设,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减轻了凌汛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大坝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电站源源不断地输出电力,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撑。

大坝还通过引水灌溉,让周边广大地区的农田得到充足水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大坝拦沙效果显著,十年间拦截泥沙57亿吨,有效减少了下游河道的淤积,避免了决口改道等灾害。

河南、山东等地的庄稼迎来连年丰收,百姓们对这项工程的建设纷纷称赞。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矛盾也开始显现。

当初为了修建水库,数十万人被迫搬迁,重新到异地安家。

原本修建水库的热情,早就被新生活面临的烦恼消耗殆尽。

不仅如此,水库中泥沙淤积问题也出乎预料地严重。

河水在流经潼关时的水位升高,渭河河口更是形成了拦门沙。

陕西的水患灾害,也随之增多,渭河一旦倒灌,西安这座古城就危在旦夕。

每到汛期的时候,西安的百姓都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大坝下游,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不少农田受到损害,陕西百姓的怨声载道,甚至有人要求炸掉大坝。

相关政府注意到此事后,立即对这件事展开调查。

原来大坝设计时就存在缺陷,苏联专家没有考虑修建泄沙洞,也不愿听取中方的意见。这才造成了不少问题。

而2003年发生的渭河特大洪水,更是将矛盾推向了顶点。

这场洪水引发了陕豫两省的公开争执,让不少人开始纠结,三门峡大坝到底该不该废止。

解决大坝凸显的问题

其实关于三门峡显现出来的问题,有关部门早就发现了。

他们想方设法,力求在发挥大坝效益的同时,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早在1962年,大坝就开始泄洪排沙,虽然牺牲了部分功能,但总算缓解了淤积问题。

到了60年代末,工程人员又在大坝底部炸开排沙洞,总算排出了不少泥沙,淤积速度也慢了下来。

与此同时,一些新建的水利工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浪底水库等项目的建成,分担了三门峡的蓄洪排沙任务,减轻了大坝的负担。

而通过加强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入库泥沙量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了解决渭河流域的水患问题,国家投资上百亿元对渭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

通过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等措施,让渭河的防洪能力提高,沿岸居民的安全有了更多保障。

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大型水利工程事关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

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切不可照搬外国经验。

即便是经过缜密论证的工程,在运行中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勇于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救,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结语

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对我国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既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可谓是一个利弊并存的典型案例。我们要以史为鉴,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结晶。

参考资料:

1. 新华社客户端:《千年“害河”变“利河”,这一“重器”功不可没》-2024-9-11

2. 华商报:《2003渭南洪灾(组图)》-2003-9-17

3. 北京青年报:《人大代表欲叫停三门峡(图)》

4. 民主与法制网:《三门峡水利枢纽存废之争——豫陕两地 50 年的“黄河官司”》-2007-10-12

0 阅读:3

星揽史说

简介:风花雪月映江山,诗意人生梦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