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有没有,正月十八早看天”,今日十八,今年有倒春寒吗?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2025-02-15 20:50:38

自从正月初六立春节气后,如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再过几天就是雨水了,春季的第二个节气。

然而,近日多地却迎来了降温,比之前的春节期间气温还要低很多,这也让不少人担忧起来了,今年春季会不会有倒春寒呢?

而村里会看天气的老人们则说:“倒春寒有没有,正月十八早看天”,意思是说,当年春天会不会有倒春寒,而正月十八这天的天气就能提前预测到了。

这也是过去古人长期观察之后总结的谚语,并且这句谚语流传已久。那么,今日就是正月十八了,今年春天会不会有倒春寒呢?

在传统农耕社会,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关乎着人们一年的生计。在了解这句谚语之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下什么是倒春寒。

所谓倒春寒,从气象学的专业角度来看,依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

这种天气现象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在南方,倒春寒常发生在3月至5月,此时正是早稻播种育秧的关键时期,一旦遭遇倒春寒,可能导致稻种和稻苗腐烂;

在北方,多发生于4月至5月,小麦返青后若遭遇较强冷空气,可能遭受冻害。

然后,接着来看这句谚语。其实老祖宗留下了许多关于正月十八预测倒春寒的谚语,这也是为了给后人以参考的。

其中在南方不少地方就有“正月十八雨淋头,三春雨雪似三九”的说法广为流传。

其意思是,如果正月十八这天下雨,那么整个春季可能都会比较阴冷,雨雪天气频繁,气温如同寒冬腊月一般。

雨水的降临似乎是一个信号,暗示着冷空气的势力依旧强劲,暖湿气流难以完全掌控局面,冷暖空气在春季频繁交锋,使得天气难以真正回暖。

还有谚语说“正月十八落一日,四十五天无干土”。它的意思也简单,说的是如果正月十八日降雨了,预示着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土地都会处于潮湿状态,即后期的雨水多,而雨水多气温也就低,这也是倒春寒的一个预兆。

特别是如果后期持续的下雨,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呼吸,还可能导致田间积水,引发农作物烂根,同时也为病菌和害虫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持续的潮湿天气往往伴随着低温,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倒春寒出现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一句,就是“不怕正月十八晴,就怕正月十八雨”,这句谚语则更加直接地表明了晴天和雨天对于预测倒春寒的不同意义。

正月十八若是晴天,阳光明媚,气温适宜,往往意味着春季的气候较为平稳,冷空气活动不频繁,出现倒春寒的概率相对较低。

而一旦这天下雨,就如同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要警惕倒春寒的到来。

今年正月十八,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各异。有的地方阳光灿烂,有的地方则阴雨绵绵。

如果当地在正月十八是阴雨天气,按照老祖宗的谚语,今年春季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若天气晴朗,那么倒春寒或许就不会轻易光顾。当然,谚语虽然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但也有很强的地域性的,不是每个地方都是适用的。

同时,现代气象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对天气变化有了更精确的预测和分析。

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来看,判断是否会出现倒春寒,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例如,今年冬季整体偏暖,但冷空气活动频繁,春节前后就经历了两次强降温。暖冬使得越冬作物提前返青,抗冻性减弱,而频繁的冷空气活动则增加了春季气温大幅下降的风险。

气象部门也预测,春节后仍有2 - 3次冷空气过程,这无疑让倒春寒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所以农民朋友还是要提高警惕,大家不妨以当地的农谚为参考,毕竟老祖宗的谚语是他们长期观察和实践的总结,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天气,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建议大家还是要做好应对倒春寒的准备,从而保障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不受太大影响。

0 阅读:0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