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剧情快节奏推进,王的棋盘也有了突破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下棋时的不同表现手法。
当初拉拢兵判时,用的是让棋子自己“变色”的表现手法,白色变绿色,暗示阵营转换;这一次,不是拍“变色”,而是王拿起一颗新的绿棋,用特写镜头拍他手执绿棋,一下两下把原本的白棋都干掉了。意味着什么?
比起棋子自动变色,手推棋子的动作凸显了他此时的主动地位,强势出击,毫无惧惮,强行把白棋替换成绿棋,即强制让左相的人都变成了自己的人。
下一幕,新的棋局已经摆好,除了一颗白棋,其余都已经被绿棋攻下,结合“以棋喻人”的转场,可见白棋位置对应的人是左相。这盘棋局究竟有何言外之意?
首先要问,为何王手中这枚绿棋有这么大的能耐逆转局面?注意这颗绿棋是新拿的,原本不在棋盘上。绿棋是王自己吗?因为下一个镜头王走入朝臣中间,停下来看左相?
我倾向这枚绿棋是刘贞。她来到王宫中,如同一枚新的棋子为棋局带来了变数,她用智慧与胆识制衡住了左相,让左相臣服,经过一番考验后,左相下定决心将她推上中殿之位。
左相把功臣们召来自己家,表明自己内定中殿之意,隔天功臣们奉左相之意上朝提出内定中殿,王顺水推舟,达成一致。所以本质上,推动这一切、让棋局翻盘的人正是刘贞。
另外,手推绿棋这一动作,除了表主动、表强势,我认为也有“借势”之意,如果不是借着刘贞的聪慧,王还要多久才能逆转局势呢?
当然,并不是说当棋子利用她,王一点都不想利用心爱之人(这是他和左相的根本差异),所以一直推开她,希望她逃离,但是刘贞自己选择留下来,成为他的“绿棋”,他的中殿,为他铲除政敌、开辟道路。
现在棋盘上,唯独左相一人仍是白棋,这点也很有趣,因为他致力于做制衡君王不发展为暴君的人,他表达忠孝的方式,是站在君王的对立面,紧紧盯着、操控着事态发展在正轨上。因此他不会彻底变成绿棋。
10集结尾大妃问左相想守护的是谁,左相的回答再次明确了他效忠的对象。主语是“这个国家”,是这个国家需要这样的王后,所以他的一片丹心向着“国家”,而非某个人。为了这个对象,他可以利用、抛弃任何人,包含“恋心”。
因此他们的决裂是必然的,阴沉的蓝色冷调画面中燃烧的红色轿子形成对比,这把火烧掉了大妃的退路,也烧掉了她对他仍残留的“丹心”。
从感情层面,大妃确实是错付了,一次又一次地被左相利用又抛弃,可以理解她的伤心。
从大局角度,她又确实缺乏内命妇之首的格局。有很多小事都能佐证,比如大妃无缘无故,在人家儿子面前讽刺贞敬夫人因为权力而对她俯首称臣。
贞敬夫人被激怒再先,又见内定中殿后大妃大势已去,忍不住戳穿了大妃权力背后的虚妄,实际上她只是一个既无德,又得不到丈夫青睐、没有势力和子女,只能孤独终老的可悲之人。
贞敬夫人也非等闲之辈,她派松柏跟踪左相,并非左相意志,而是她自己的安排,箭在弦上,是意料之外的危机、潜在的威胁者,从来都是言听计从的夫人,这集又是爆发又是跟踪,也许之后还会有故事?
被贞敬夫人激怒的大妃,下一幕就诠释了她的无德,当她看到农民施肥耕种的画面,居然说是丑陋的东西,她觉得丑陋是土地,还是衣衫褴褛的农民呢?嫌弃味道就下令烧掉衣服的大妃,又怎会体恤百姓之苦呢?
还有刘贞和尚宫的对话,说大妃平常都不管事儿,放任内贼吃空王室钱财。侧面反应了大妃并不称职,不够内命妇之首的资质。
赵淑仪也是一样,一个不顺心就抄起东西狠狠砸东琴的头,生性骄横和感情上被骗不受宠根本是两码事,她就是没有做中殿的品性和气度,智慧和心计也远远不如刘贞和大妃。
赵淑仪的愚昧计俩恐怕只能骗一骗傻乎乎的东琴了。关于东琴也有个细节,赵淑仪获赏赐的彩箱,和彩箱匠大叔送给东琴的彩箱一模一样。也许之后会成为赵淑仪诬陷东琴偷东西的伏笔······
赵淑仪和大妃的联手这一幕,与刘贞和王对话的场景相邻,导演用服饰的色彩划分了阵营。刘贞穿上了与衮龙袍一样的红色,赵淑仪则穿了与大妃同色系的绿色衣服,区别出了两方对立阵营。
赵淑仪太天真,没想到大妃要拉她当替罪羊,兵判识破大妃心思,赶快去收拾女儿闯的祸,情急之下跑去向左相求助救人。
左相与兵判之间被门框的不规则形状切割开,不和谐的画面表示两人处于分裂状态,尖锐的角度朝向兵判,暗示这一时刻兵判的立场气势较弱。
另外这个镜头中,左相的下半张脸有阳光,可以说左相沐浴阳光的场景越来越多了,比起前面几集黑暗的烛光。自从他被刘贞逼到阳光底下后,就出现了很多面向阳光的画面,表示他不管出于什么动机,现在是向着王的。
目前为止,左相与兵判的3次饮酒各有高下,第一次是兵判单手-双手接酒、眼神变化,暗示阵营要变。
第二次是左相主动为兵判斟酒、兵判手抽走,表明阵营。
第三次是兵判主动双手接酒、左相扣酒杯,交易决裂。
用3次饮酒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和选择,很好地诠释了“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
左相这一次倒掉酒水、倒扣酒杯,明显是比上一次兵判手抽走的动作更强硬,两人已经没有场面上喝酒的理由了,是彻底的决裂。
说到兵判为女儿插手这件事,派判尹出面,也是怕自己被灭门,要说他真的多么爱女儿吗?兵判一直催促合房生元子,听闻合房失败后一脸失望。明显和另一个父亲刘学秀的反应形成了强烈对比。
刘贞能成长为如今的样子,可以看出原生家庭的影响,她要继承父亲的路。当她在黄昏中缓缓前行,父亲的箴言以旁白形式出现。
刘学秀的话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不“谋求私利”,可以对比衡量一下兵判把女儿嫁进宫的动机。
第二个是“百姓”,在刘贞的启发下王明白了祈雨祭,以及体察百姓的必要。
第三个是“王比天重要”,这点和左相应该是比较合的,上天的旨意人不一定能通晓,但是圣君还是暴君却是可以直接影响天下的。
其实刘贞不是从这一刻才开始决定放下仇恨、走父亲的路,她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有些时候是不自知的,无论是说大米是“百姓的天”(民以食为天),还是祈雨祭的意义,她已经在无形中引导着他成为明君。
当李泰开始反思自己身为君王,眼中却只有权谋、仇恨,而非体察百姓时,我觉得《红丹心》的格局打开了,立意也上升了一个格调,不局限于爱情与权谋的刻画,三位主角真正的“丹心”都逐渐明朗。
一片丹心永远向着百姓,才能成为圣君、缔结盛世吧,无论古代还是今日。
文\霧風誌,下周继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