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东北战场局势胶着,解放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原国军60军军长曾泽生起义后,因病无法掌控军队,一时间军队群龙无首,部队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此时,解放军对长春的围困日益加剧,物资匮乏,士气低落。毛主席得知后说了一句:“把那个给红军送过重礼的国军排长派去吧,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众人不禁疑惑,这个国军排长究竟是谁?

这时毛主席又说了句:“就是叶长庚同志。”此人有着怎样的非凡经历,能让毛主席对他青睐有加并大力推荐?
毛主席:给红军送过重礼的国军排长在哪儿?1947年,曾泽生率领国民党第60军驻守在东北地区,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重要目标。然而民主联军的攻势太过凶猛,60军虽奋力抵抗,却还是节节败退,一瞬间损失惨重。

曾泽生察觉到了军队中的异样,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很快,他又不得不带着这支军心不稳的第六十军,再次和东北解放军对阵。60军的防线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士兵们的抵抗逐渐失去了章法,防线各处不断告急。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内心的煎熬后,曾泽生做出了决定。

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率第六十军宣布起义。起义后,60军被改编为东北第四野战军第50军,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而曾泽生因长期征战,伤病缠身,不得不进入休养阶段。消息传来,50军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50军作为滇军的改编部队,素来以战斗力强悍著称,可也存在着诸多内部问题。军中派系林立,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平日里就靠着曾泽生的威望勉强维持着平衡。如今他这一离开,各种潜在矛盾就像被捅了窝的马蜂,开始蠢蠢欲动。

此时,毛主席密切关注着东北战场的局势,自然也留意到了当前的情况:“恩来啊,你还记得给红军送过重礼的国军排长吗?”周总理点头:“当然记得,叫叶长庚是吧,作战勇猛,带兵也很有一套。”
毛主席目光望向远方,若有所思地说道:
“现在50军群龙无首,问题一大堆。我看叶长庚同志就很合适,他既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军事素质也久经考验,让他去,说不定能稳住局面。”

周总理赞同地点点头:“主席这想法好,叶长庚同志对党忠诚,又熟悉军队事务,定能不负所托。”那么叶长庚是谁呢?他能否胜任这一职务呢?
叶长庚的觉醒与反抗叶长庚出生于1903年,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贫农,整日在土地里辛勤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叶长庚于1926年到广东韶关做了一名地主的脚夫。
那时,革命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街头巷尾,人们激情澎湃地呼喊着革命口号,声音此起彼伏。叶长庚走在韶关的街头,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一天,叶长庚忍不住对身边一同赶路的老乡说:“你看这韶关,到处都在闹革命,大家都在为了好日子拼命,我想去参加国民革命军,干一番大事业!”
老乡有些犹豫,说道:“当兵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叶长庚握紧了拳头:“怕啥!总比一辈子被地主压榨强。我要去为自己的未来拼一把!”就这样,叶长庚报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
1926年,叶长庚编入机枪连,成为一名普通战士。不久,北伐的号角吹响,叶长庚参与了南昌和南京的两场战役。凭借着在这两大战役中英勇无畏的表现,叶长庚被提拔为机枪连代理排长。

1929年,叶长庚所在的部队在上级的指令下,朝着吉安行进,目标是进攻新生的红军。行军途中,叶长庚找到平日里与自己交情深厚,且同样对国民党军队深感失望的几个部下,压低声音说:
“兄弟们,咱们这样跟着国民党打内战,到底是为了什么?看看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咱们却在这儿自相残杀。”

有人说:“我们也不想啊,可又能怎么办呢?”叶长庚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劲:
“我听说红军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队伍,纪律严明,一心为民。咱们不能再跟着国民党干这糊涂事儿了,得找条出路。”
大家互相看了看,犹豫片刻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到达吉安附近后,叶长庚等人蹑手蹑脚地来到武器存放处。他们小心翼翼地抬起2挺重机枪,扛起8条步枪,这些武器在他们手中,此刻不再是进攻同胞的凶器,而是投向光明的“入场券”。

众人猫着腰,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红军营地的方向疾行。终于,他们顺利抵达了红军的营地。站岗的红军战士发现了他们,立刻警惕地端起枪,大声喝道:“什么人?”叶长庚连忙举起双手,喊道:“别开枪!我们是来投奔红军的。”
很快,他们被带到了红军的营帐中。一见到叶长庚,彭老总便快步上前,“叶长庚同志,你们的到来可真是给咱们红军解了燃眉之急啊!走,到我屋里去,咱们好好聊聊。”

屋内,彭老总热情地招呼叶长庚坐下,亲自倒了一杯热水递给他:“一路上辛苦了,快讲讲,你们是怎么下定决心投奔红军的?”叶长庚便将自己在国民党军队里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红军的向往一一道来。
交谈结束后,彭老总对叶长庚说:
“按照红军的规定,你们这次带来这么重要的武器是有重奖的,你能拿到奖励。这既是对你的感谢,也是你应得的。”

叶长庚和其他人听到这话连连摆手,拒绝道:
“彭将军,我要是为了钱就不会来投奔红军了。我是打心底里认可红军的理念,想为穷苦百姓出份力,为革命事业做点贡献,这钱不能要!”
彭老总看着叶长庚,内心深受触动,但由于现在的情景,对于叶长庚是否真诚还需要进行一些考验。
从那以后,叶长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战斗中,他灵活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勇猛的作风,带领队伍突破了敌人的防线,立下奇功。就这样,叶长庚一次次在战斗中证明自己,成为红三军团里人人称赞的骁将。

1930年4月,党支部再次就叶长庚的入党申请展开讨论。彭德怀满脸欣慰地说:“经过这段时间的考验,叶长庚同志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他用行动表明了对党的忠诚和为革命奉献的决心,我认为他已经完全具备入党条件。”其他同志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最终,组织批准了叶长庚的入党申请。当组织批准叶长庚入党的消息传来,他激动地说:“我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1945年10月,叶长庚肩负重任,奉调出关,奔赴黑龙江军区司令的岗位。彼时的东北局势错综复杂,历经多年战乱,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尤其是土匪活动猖獗,严重威胁百姓生活与民主联军的战略后方安全。
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叶长庚开始有条不紊地组建剿匪队伍。他亲自挑选那些作战经验丰富、意志坚定的战士,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战术训练。

随着准备工作的完成,剿匪行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叶长庚带领部队马不停蹄地辗转于黑龙江各地,对土匪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打击。每消灭一股土匪,他都趁热打铁,深挖潜藏的汉奸和国民党特务。
终于,经过艰苦卓绝地努力,黑龙江省内3万多土匪被全部消灭,一大批隐藏在暗处的汉奸和国民党特务也纷纷落网。黑龙江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安宁,百姓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叶长庚能力强,对党忠心,毛主席选择让他去50军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到任后,他全身心投入整顿工作,深入基层了解士兵需求,针对管理漏洞制定严格规章制度,亲自组织高强度军事训练,为战士们讲解先进战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短短数月,50军便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后,叶长庚依旧在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直至1986年4月2日,叶长庚在南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