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5日,魏玛共和国的临时国防军(Vorläufige Reichswehr)发布了第一款军队制服,命名为值勤服(Dienstrock)。1935年值勤服(Dienstrock)正式被野战服(Feldbluse)所取代。值勤服使用场景为平时出行而非战场上。值勤服使用蓝灰色羊毛华达呢面料制成。
衣门襟:八颗纽扣
衣领:深蓝绿色,士官在衣领上缘和前缘有士官白色饰边
口袋:上面四个带有箱褶和扇形边袋盖的胸袋,下面两个内置胯袋,四个袋盖上各有一颗纽扣
袖口:法式翻叠袖口
后摆:一个竖直切口,腰部有两个纽扣形皮带托钩
纽扣:鹅卵石纹路的铝制纽扣
滚边:衣门襟边缘带有滚边色
内部:全人造纤维衬里,袖子是西装衬里。在左胸部位有个垂直斜切口袋,为后摆左右各有一个垂直斜切口袋,在左胯袋背面有个横向斜切口袋,用于悬挂匕首和佩剑。
一件第116炮兵团士官长的值勤服,袖口两条白色饰边代表是负责行政后勤的连级士官长。
2.军礼服(Waffenrock)军礼服也被称为德皇威廉纪念服,于1935年6月29日推出,主要用于外出和阅兵仪式使用。军礼服使用高质量的蓝灰色羊毛华达呢面料制成。M35军礼服是基于一战期间军常服设计,但颜色不同,而且质量更好。最初每人都有两件军礼服,但在1939年底1940年初停止生产军礼服,计划在战争胜利后继续生产,但实际上战争大部分时间内还在继续生产军礼服。1940年3月21日规定军礼服将被修改并发放给给替换和后备部队作为日常穿戴。
衣门襟:八颗纽扣
衣领:深绿色,士官在衣领上缘和前缘有士官白色饰边
口袋:无口袋
袖口:深绿色的瑞典式袖口,袖口上有带有兵种色的编带图案和纽扣
后摆:一个竖直切口,两侧有扇形装饰边,共有两排三颗纽扣,最上面两颗为纽扣形皮带托钩
纽扣:鹅卵石纹路的铝制纽扣
滚边:衣门襟边缘 ,衣领下缘,袖口上缘和后摆装饰边
内部:一个横向左胸带,两个垂直的后摆袋
军礼服袖口编带图案和领章上编带图案类似,材料也一样,都是用铝线编织而成。上面的纽扣为装饰性,直接缝制上去的,这样的设计模拟普鲁士时代制服特点,衣服内衬和袖口外翻,然后用纽扣固定,用内衬颜色代表军团。
大德意志师军礼服是唯一样式不一样的,区别在于衣领和袖口,是德意志帝国时期近卫部队样式
3.训练服(Drillichanzug)训练服于1933年4月1日发行,主要目的是士兵在训练时候穿戴,来减少野战服的磨损。国防军条例规定训练服是所有新兵大多数日常活动中都要穿的基本制服。最初,训练服是使用天然未漂白的棉花和人造丝混纺制成,采用人字形斜纹布(HBT)织法,此款训练服被证明十分耐用,但缺点是不耐脏不实用。训练服包括了一件无版型的训练上衣(Drillichrock)和训练裤(Drillichhose)。
早期训练服无衣领,士兵会佩戴一条魏玛时代发放的护领布(Halsbinde)。1936年2月12日规定在训练服上增加了可以闭合的衣领。
早期训练服下面有两个贴身胯袋,有扇形边袋盖,并用纽扣固定,1940年中期左右取消了纽扣和袋盖。
衣门襟上的纽扣为拆卸式,可以拆下来清洗。
1939年,参考野战服,生产了五颗纽扣的训练服。
1940年2月12日训练服颜色改为了更实用的芦苇绿。当在训练时穿戴,训练服不佩戴任何徽章标志,只有士兵和士官的手臂军官和衣领饰边来表明军衔。在二战期间,训练服一直在使用,并作了细微的修改。
1942年初推出了一款改良款训练服,除了材质还是训练服的,其他样式剪裁都参照了野战服,还增加了军衔标志和鹰徽,作为夏季作战的野战服上衣使用。,之前军官很少穿白色和芦苇绿训练服,但这款训练服推出后,很受军官们欢迎。
作为夏季作战的野战服上衣,样式为野战服剪裁。
训练服可用作多种用途,除了训练之外,还可以在武器清理和车辆维修时候穿戴。
在温暖季节训练时,士兵经常用训练服替代羊毛野战服,主要是为了更透气,而且减少昂贵和难洗的野战服磨损。在步兵方面,则下身穿训练裤,因为步兵需要野战爬行训练,野战裤更容易磨损。
在战争早期,坦克乘员也身穿训练服作为作战制服一部分,有些会染成绿色。 随着芦苇绿训练服的问世,就不再使用染色训练服。这些训练服也有被染成黑色,供机械师穿戴。
芦苇绿训练服
1942年作为野战服的芦苇绿训练服
三款按照野战服剪裁的训练服,分别是M41,M42和M43
4.野战服(Feldbluse)●M36
1936年德国国防军推出了一款新的制服供战场上使用。这种制服被称为野战服(Feldbluse),或M36野战服。M36野战服从三十年代发型的早期制服演变而来,实际上在1935年就开始使用了。1934年4月对最早的M33野战服进行修改,将原野灰普通布料衣领改为了原野灰徽章布料衣领来获得更好的外观。1935年9月继续修改,将原野灰徽章布料衣领改为了墨绿色徽章布料衣领,1936年12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在野战服内的胸部和背部增加了部分衬里,以增加耐磨性。
M36野战服由高质量的羊毛料和少量人造纤维混纺面料制成。
衣门襟:五颗纽扣
衣领:深蓝绿色,士官在衣领下缘和前缘有士官白色饰边,衣领内有两个金属钩用于闭合衣领
口袋:一共四个带有箱褶和扇形边袋盖的胸袋和胯袋,四个袋盖上各有一颗纽扣
袖口:袖口有垂直切口,用纽扣固定
后摆:一个简单的斜切口
纽扣:鹅卵石纹路原野灰金属纽扣(内袋和袖口为牛角纽扣,右肩章下还有个用于挂饰绪的纽扣)
滚边:无滚边色
内部:胸口内袋,右下有一个放置战场急救包的口袋。外衣上共有十二个孔,正面背面各六个,用来安装皮带托钩的,皮带重量完全用托钩承受。
其他:肩章为可拆卸式,肩章下面为布舌,穿过肩膀上小环,用肩章上纽扣固定住。
皮带拖钩特写
皮带拖钩支撑带特写为两条,穿过衬里的肩膀处,然后在放在腰部处,支撑带上的孔用于调节拖钩位置。
战场急救包,里面包括带药的棉垫,可以用胶布固定在伤口上。主要用于枪伤和小型弹片伤,每个士兵都会随身携带一个。
●M40
M40野战服是对M36野战服在战争期间的第一次修改。1940年4月将野战服上明亮的银色铝线士官饰边和军衔饰边都改了低识别度的哑光灰色(虽然改变了,但M40和后续野战服还是出现了原先明亮饰边)。1940年5月将深蓝灰色衣领改为了原野灰色,和制服颜色一致。
士兵可拆卸式肩章特写,军官肩章大多都是缝在肩缝上,但也有这种可拆卸的。
●M41
1941年,在M40的基础上,在衣门襟增了一颗纽扣,变为了六颗纽扣,其他不变。
●M42
1942年出于经济原因,取消了四个口袋上的箱摺。
●M43
M43野战服基本上是M33野战服的延续,是对其最后一次修改。1943年4月取消了衬里的皮带托钩长两条长支撑带,改为了四条独立短支撑带。1943年中期简化了胸袋袋盖,下缘改为直线,整体为长方形。同时德国制造的野战服质量也开始下降,M43野战服含羊毛量低于50%,而且野战服颜色变化也很大,从最初的称为原野灰的绿灰色,到石板灰,甚至带有棕色色调。纽扣也被涂成灰色而不是原野灰。
●M44
M44野战服是二战结束前国防军最后一款也是全新设计的一款野战服,1944年9月25日正式推出。M44野战服参考了英国短款制服基本剪裁和设计,目的是节约材料和减少工时。M44野战服使用了一种新的颜色,命名为原野灰44,和早期的原野灰颜色相比,更偏向橄榄棕色。因为原料不足,所以M44野战服使用了品质较差的回收羊毛料制成。相对于之前野战服,M44野战服大幅度简化,整体为短夹克造型。上部有两个贴身口袋,无箱褶,方形袋盖;野战服长度缩短,腰部设计一个宽10到11厘米的束身腰带设计,取消了后摆开口。一共有六颗纽扣,两颗在腰部。领子为小翻领设计,但可以扣上闭合衣领。皮带托钩只保留后腰部两个,因为材料不足,野战服衬里也大幅度减少。
总结一下:
M36:深蓝绿色衣领,五颗纽扣,扇形边袋盖和箱褶
M40:原野灰色衣领,五颗纽扣,扇形边袋盖和箱褶
M41:原野灰色衣领,六颗纽扣,扇形边袋盖和箱褶
M42:原野灰色衣领,六颗纽扣,扇形边袋盖和无褶
M43:原野灰色衣领,六颗纽扣,方形边袋盖和无褶
M44:重新设计的短夹克造型
5.白色夏季制服魏玛共和国时代国防军有一款白色夏季制服,被称为旧款白色制服(Weisser Rock Alter Art)。随后在1937年7月9日推出了新款白色制服取代旧款。白色制服是军官可以选择购买,但只能在每年4月1日到9月30日期间使用。旧款可以在军营训练和体育比赛时候使用,而新款用作外出非正式礼服,观看或参加体育比赛。
旧款白色制服使用棉质斜纹布制成,衣门襟有五颗纽扣,衣领为立领,衣领口有两个用于闭合金属钩。共有四个扇形边袋盖,有箱褶的口袋。按规定只佩戴肩章,不佩戴领章(但制服规定往往不会严格执行,也有照片显示加了领章),使用金属鹰徽。
新款白色制服衣门襟有八颗纽扣,衣领为立翻领,袖子改为法式翻叠袖口。纽扣和训练服纽扣一样为可拆卸式,方便制服清洗。
6.热带野战服(Tropen Feldbluse)1940年末,随着德军要进入北非作战,一系列热带制服和装备迅速被迅速开发出来,在1941年2月非洲军团抵达黎波里的时候发放。这些热带制服也发放给在欧洲南部地区服役的官兵。热带野战服沿用了野战灰野战服的设计和剪裁,包括M40/41,M42和M43,但颜色和材料不同,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非洲军团绝大多数的热带野战服都是由制服仓库发放的,包括军官,所以军官会穿着和士兵一样的热带野战服,但加上了军官标志。
热带野战服由轻质棉斜纹布制成,颜色为卡其色或橄榄绿。衣门襟为五颗可拆卸纽扣,衣领为小翻领,衣领不能完全闭合。共有四个口袋,M40/41扇形遍袋盖带褶,M42扇形边袋盖无褶,M43方形边袋盖无褶。热带野战服上的鹰徽为棕底白色刺绣,士官饰边也改为了棕色。为了使热带野战服更透气,大幅度减少了衬里,只在某些部位保留衬里。
M40/41热带野战服
M42热带野战服
M43热带野战服
7.装甲兵野战夹克(Feldjacke für Panzertruppe)
黑色装甲兵夹克于1934年11月12日推出,供装甲部队乘员穿戴经历了整个二战期间,并在1936年和1942年进行了小幅度修改。当时摩托化部队指挥官陆军上校海因茨-古德里安(Oberst Heinz Guderian)受到阿尔卑斯山滑雪服的灵感设计出这套黑色装甲兵夹克。选用黑色是因为装甲兵经常接触油脂和污垢,所以制服需要耐脏。装甲部队的兵种色为粉色,其他所属部队比如装甲炮兵为红色,装甲侦察并和第24装甲师为金色,装甲信号为柠檬黄,装甲工程兵使用过黑白交替。最初在黑色装甲兵夹克衣领边缘带有粉色兵种色滚边,1942年中期规定取消衣领粉色滚边。陆军装甲部队官兵统一使用骷髅徽领章。
黑色装甲兵夹克由黑色羊毛料制成,采用双排扣和短腰设计。双排扣设计可以提供额外的放风和保暖效果。最上面三颗纽扣通常不扣,这样可以把左右门襟翻下来作为一个大翻领样式,并露出右胸的鹰徽。为了方便在坦克内行动,纽扣都是隐藏式。扣起左襟的四颗主要纽扣在右侧胸下一字排列,上面三颗纽扣尺寸小于下面四颗,一颗在鹰徽下,两颗在鹰徽上,最上面一颗接近肩章纽扣。每个袖口有垂直切口,由两颗纽扣固定。衬里由灰色麻布或人造丝制成,里面有一到两个内袋。
随着反坦克突击炮的发展,所以决定设计一款专为突击炮乘员使用的制服。因为黑色装甲兵夹克实用性,所以决定参考黑色装甲兵夹克的设计和剪裁,在1940年5月29日推出了突击炮野战夹克(Sturmartillerie Feldbluse)。突击炮野战夹克和装甲兵夹克样式一样,但因为突击炮手需要离开车辆,近距离内观察敌人位置,黑色太显眼了,所以使用了原野灰色。整个二战期间突击炮野战夹克样式一直保持不变,前期突击炮和装甲兵一样佩戴骷髅徽领章,后突击炮野战夹克可以佩戴陆军陆军款领章来代替骷髅徽领章。
8.军大衣(Mantel)军大衣于1933年推出,是抵御恶劣天气的主要制服。军官和士兵使用军大衣为同一类型,唯一区别在于军大衣质量和一些细微地方。军大衣上只使用肩章识别,不佩戴领章。魏玛共和国时期军大衣领子和衣服一样是原野灰色,1935年采用了深蓝绿色衣领。
二战期间国防军至少使用了13种不同风格的军大衣,有不同的变化和用途。早期生产的军大衣在左右襟上都有扣眼,这意味军大衣双排扣纽扣可以扣左或右襟都可以。1939年12月1日规定只保留右襟扣眼。早期的军大衣在前下摆两侧和后下摆通风孔安装了金属钩,然后在腰部有线环,可以将下摆撩起挂在线环上方便起码和行军。1940年规定取消了金属钩和线环,同时衣领恢复了原野灰色。
军大衣由野战灰色羊毛料制成,规定衣身长度到小腿中部位置。双排扣,每排六颗纽扣,最后一颗在腰部。一排纽扣在左襟,一排纽扣在右襟,只有右襟有扣眼。
在军大衣两侧臀部位置有两个袋盖的内袋,每个款式的大衣内袋都不同。袖口为法式翻叠袖口(军官为23厘米)。军大衣背面腰部有一条腰带,上面两个纽扣和两个扣眼用于调节腰身。腰带下面下摆垂直切口,用四颗纽扣固定,平时为敞开样式。
衣领口内有两个金属钩,可以闭合衣领。右衣领上翻里有一个锁喉片,可以固定做衣领下的纽扣,在寒冷季节可以竖起衣领保暖。
军大衣衬里为棕褐色棉制,从领口到腰部,袖子都有覆盖。在腰部两侧有两个垂直孔,用来安装皮带托钩。在军官大衣的左边口袋内会带有一条金属钩,这是用来悬挂军官佩剑或匕首。
战争期间生产的军大衣主要有三个型号,分别为M36,M40和M42,三种型号差别不大,主要在衣领上,M36衣领为深蓝绿色,M40和M42为原野灰色,衣领大小也不一样。战前M36的肩章也被修改,采用了可拆卸式肩章。
很多标准军大衣都经过了修改,来适应不同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在东线,军大衣必须要承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很多修改都是穿戴者私人订制。
M36军大衣
M40军大衣
M42军大衣
腰带
衣领锁喉片
军官佩剑/匕首挂钩
在各式各样军大衣中,军官可以自购皮大衣(Ledermantel)来穿戴。皮大衣剪裁和军大衣一样,只在肩章上显示军官级别。1944年4月10日,因为皮革物资短缺,皮大衣按规定停产。
军大衣中,还有种毛皮大衣(Pelz Mantel)提供在极端寒冷天气下的卫兵、哨兵和驾驶员使用。毛皮大衣在冬季9月15日到4月15日和其他冬季制服一起发放,冬季结束后要收回仓库,在下一年冬季继续发放。
毛皮大衣外衣为机器缝制拼接天然米白色羊皮结构,大翻领。有三个固定的木制长条绳扣,最上一个绳扣在衣领下,可以扣住左边衣领来完全闭合领子。胸前有两个边缘皮革加固的斜插口袋,袖口为直筒型不可调节。大衣衬里包括袖口都是用绵羊毛制成。
全文完
风水轮流转
元首:我就喜欢制服的诱惑[呲牙笑]
用户11xxx51
目前国民党和德国肩章和领章,都是用颜色来区分兵种,特别细。只是影视剧为了节约成本,几乎都省略
Alvin
帅
笑看风云
学习了!对这个挺感兴趣,如此长文一口气看完。[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