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77年前,毛主席指挥辽沈战役,没按“套路出牌”。
放着最近的长春不打,偏要先吃下难啃的锦州。
结果,关门打狗,一战定乾坤。
这样看来,今天台湾问题,是不是也可以换个招?

1948年10月的东北,秋风瑟瑟。
被分割包围的国民党55万部队,死守在锦州、沈阳、长春;
而百万之众的东北野战军,则悄悄攥紧了拳头。
可关键问题就是,这一拳,应该先往哪里砸?
大多数人都指向了长春。为什么?近,好打,有把握。
当时我军主力集结在北满,距离长春近,打起来补给线短。
且长春的国民党守军只有10万,被围困多月,补给困难,士气疲软。

东北野战军总司令和一些高级将领,基本都支持先打长春。
他们已经算好了时间——十天,最多十天,长春就能拿下。
可坐镇西柏坡的毛主席却不是这么想的。
他反复思索,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如果长春开打,那么沈阳和锦州的敌军就有机会迅速撤退。
一旦他们汇合,挤出一个重兵集团回到关内,无疑是增加我军在华北战场的压力。
于是,毛主席做出了决定——不打长春,先攻锦州!

为什么是锦州?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是华北与东北的唯一陆路连接点。
而一旦将这条退路封死,就等于是把东北的国民党部队彻底关在门里,困在瓮里。
可是,攻锦州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风险很大。
首先,我军主力得从北满调动至辽西,路程长达数百公里,后勤压力很大。
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兵未动、粮先绝的困境。
其次,锦州守军有范汉杰坐镇,15万人分布于锦州、葫芦岛、山海关等地,周边还有沈阳的援军随时可能出动。
这一仗若是打得慢,那敌人东西合围,反而是把我们关在了门里。

在一些将领看来,打长春是十拿九稳,打锦州却是困难重重。
放弃递到嘴边的肥肉,转而去啃一块“硬骨头”,对于这步“险棋”,他们犹豫不定。
然而在反复的磋商讨论之后,前线将领与中央军委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了总攻。
仅31个小时,锦州被攻克,全歼守军,俘虏大批。
敌援军则被阻隔在外围,形成割裂之势。
此后不到一个月,长春、沈阳相继解放,百万大军南下,挥师华北。
毛主席这一招“关门打狗”,虽然风险不低,却赢得了大局。

说完了锦州战役,回过头来再看今天的台湾局势。
如果类比毛主席那时的打法,今天是不是也可以先绕过“长春”,瞄准“锦州”?
那这个“锦州”在哪?很多人应该第一个会想到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东北、西南走向,蜿蜒1000公里长,刚好夹在台湾和日本之间。
历史上,琉球群岛是中原王朝的属地,被称作“流虬”。
自明朝开始,就由中央政府册封任命琉球王。
一直到1879年,琉球被日本强吞,改名冲绳。

二战后,美国人抢先一步,在琉球设下重兵,建成“第一岛链”的核心。
当时原本约定的是中美共同托管,但国民政府因战争乏力,无力派兵。
到了1972年,美国将琉球“归还”给了日本,结果激起了琉球人大规模抗议。
他们甚至组织代表团去台湾哭诉,请求“独立或者并入中国版图”。
只不过彼时的蒋介石,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连自保都难,哪有余力管琉球呢?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可这些年,情况变了。
日本国内对琉球的歧视问题愈演愈烈,资源压榨、军事压迫,再加上常年被当“前线消耗品”,让琉球“独立”的声音不断升高。

我们知道,琉球群岛一直是美国亚太军事的桥头堡,美国可以快速投送兵力至东北亚或台海地区。
琉球群岛的面积,连日本的1%都不到,可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却有75%都建在琉球。
琉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美军快速干预台湾的关键。
而一旦先控制或战略牵制琉球,就等于切断了美军干涉台湾的跳板,打乱了美日协防格局。
美军在台湾方向的空中支援和后勤,就会大大受限。
不是硬攻台湾,而是截断其背后之手。
而这一步棋,无论从军事还是从政治法理来看,其实都有操作空间。
琉球绝非闲棋冷子,或许正是影响大局的“关键之眼”。

攻克锦州——“关门打狗”战辽沈的关键之战.中国军网.2023-12-14
琉球在东亚地缘价值的演变.中国青年报.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