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苦人生的艺术再现——苏曼殊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大江爱动漫 2023-05-09 10:31:23

苏曼殊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名“怪才”,其幼年悲惨的生活境遇和坎坷的成长历程,对其个性的塑造和生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苏曼殊留给后人的感情长篇小说共有6部,分别是《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天涯红泪记》(尚未完成)。

苏曼殊将自己敏感、脆弱和畸形的性格带到了他的作品里,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所有的英雄人物身上都带着他自己的印记,他们就像一个个真实的苏曼殊一样,展现这苏曼殊的种种。

一、人物的姓名与苏曼殊的姓名有关

苏曼殊六部言情作品中,共有8个男性主角,分别为“三郎”,“燕影生”,“昙鸾”,“庄浞”,“薛梦珠”,“余”,“独孤粲”,“燕海琴”。

其中,苏曼殊的昵称为“三郎”,苏曼殊的绰号为“燕影”,“昙”和“鸾”是他与朋友书信来往时的称呼,苏曼殊的昵称是“浞”,而“梦珠”则是柳亚子在《苏曼殊<绛纱记>之考证》中提道:“梦”指的是曼殊,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辨认。不管是薛梦珠,还是苏曼殊,都是一气呵成。梦中的他,就是他的名字。

单从姓名上来说,这八个主角中,只有“独孤粲”和“燕海琴”两个与苏曼殊的姓名没有什么关系。其他大多与苏曼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实际上就是苏曼殊自己说话、自己想法的“代言人”。比如出身,身世,遭遇,性格,爱好,交友等等,都和作家非常接近。

在《碎簪记》中,“余”屡次出现,而“余”又是整个故事情节的主线,“余”是一个亲身经历过整个故事的人,他的思维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余”亲自迎接了灵芳、莲佩这两个上门探望的丫头。他陪着庄浞去看了看。后来,他和庄浞、灵芳住在他舅舅家里,经常出去玩耍,结伴而行。从头到尾,“余”都在向大家讲述庄浞、灵芳和莲佩的爱情故事,而“余”,就是庄浞最好的朋友。

这个“余”和庄浞,都是苏曼殊的化身,苏曼殊让“余”,也就是“曼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会将庄浞拖入自己的情绪漩涡之中,让他无法脱身,其实,这也是苏曼殊心中的一种挣扎。

《绛纱记》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昙鸾,一个是孟竹(薛瑛),一个是苏曼殊自己的名字叫“昙鸾”,另一个是孟竹(薛瑛),他的人生体验与苏曼殊一样,他喜欢吃糖果,一次可以吃三十个糖果,这与苏曼殊喜欢吃糖果有关,甚至他还自称“糖僧”有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苏曼殊在写书的时候,对于给角色起的名是非常注意的,并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名融入到了角色的名中。

二、男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与苏曼殊本人的身世遭遇相似

没有了父母和家人的关爱,就没有了幸福。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有精神问题和走上犯罪之路的人,都是因为缺少家人的关爱,或者说从小就生活在无父无母的单亲家庭,受到的家人之爱是不完整的,从而也就影响了他们的性格。

苏曼殊就是其中之一,他天生就不应该出现在人间,不但是中日两族的混血,还是个野种。从他出生到现在,他的母亲只关心了他三个月,之后虽然有了河合仙的抚养,但却远远不足以补偿他对母亲的亏欠,而这份亏欠,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他回到广东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对他不闻不问,就连他生病的时候,他也没有受到过任何的关心,只有那个无情的姑姑,他将他丢在了木屋里,任由他自生自灭。苏曼殊虽然是一个有父亲的人,可是他的父亲却从未为他做过任何一件事,这也是为什么他在父亲临终前,都没有去看他一眼的原因,因为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中,苏曼殊无处可去。从小到大,他都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疼爱,更没有得到过家人的疼爱,这就是苏曼殊小时候的遭遇。所以,苏曼殊独特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流浪生活,也许可以用一首诗来总结,那就是:一位孤独的和尚。这些孤单流浪者对生命的悲悯感构成了作品特有的气氛。

苏曼殊笔下的英雄,无一不是幼年丧子,双亲双亡之人。尽管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描述他们因为失去了双亲而所经历的太多人间的冷热,但是从他们无心的告白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是如何“历尽人间的辛酸”。这些角色大多都是苏曼殊的形象,他的悲惨人生,他去日本找母亲,他的爱情悲剧,他的出家,他的人生,他的故事,他的一生,他的遭遇,他的亲身体验,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

从《断鸿零雁记》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与公三郎有着非常相近的身世与情感。三郎的亲生妈妈也是日本人,他自幼失散,无依无靠,便削发为僧,然后前往日原,寻找妈妈,三郎的姑姑对他的感情很深,这些都和苏曼殊的遭遇不谋而合。

从小就没有了母亲,那种精神上的空白,那种莫言而明的渴望,就是苏曼殊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他才会用三郎的话来表现自己对母亲的渴望。

“世人都说我没有母亲,可我真的没有母亲吗?不!我自义父离开后,虽然孤身一人,却时常在风吹枝头,零雨淅淅沥沥,百静之间,听到了母亲的呼唤。顾声从何处而来,余心且未得其解,恒结思索之思。我的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什么机会?你可知道,你的儿子,已经沦落于斯极了吗?”

这段对白,既显示了三郎对自己的母性的深沉的怀念,又显示了他渴望母性的强烈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苏曼殊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又比如,三郎在临走之前,在写给静子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周历人间疾苦,今日再无意活在世上。”这两句,说明三郎早已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早已将红尘中的快乐抛诸脑后,再无奢望,因为他没有感受到快乐,将来也不会有快乐。爱是美好的,但像他这种不幸的人,是不可能得到的。

海琴在《非梦记》里写道:“死了爹娘,还有什么快乐可言?他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意思是说,失去了双亲,他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快乐了。

苏曼殊的作品具有浓重的“自我意识呈现”的写作趋向,因此,他的作品无时无刻不带着自己悲哀生命的印记,既是他个人情绪的发泄,又是他个人生命的一次艺术展示。

三、男主人公的性格与苏曼殊的性格相似

由于苏曼殊的出身和悲惨的遭遇,使得他的个性变得软弱、忧郁、多愁善感,而他所刻画的主角的个性,也与生活中的个性极为接近,正是苏曼殊个性中脆弱、阴柔、多愁善感的一种体现。

在苏曼殊的所有作品中,除了《焚剑记》中所刻画的“独孤灿”,仅仅是一位略带男子气概的“侠士”和“奇士”之外,其余人物的个性和苏曼殊的个性十分相近。在真实的人生中,苏曼殊面对着爱情、信仰和封建社会,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他虽然沉迷于爱情,却从来没有逾越过这条界限。

作品中所刻画的英雄人物,往往为爱情而苦恼,他们十分珍视这种感情,并为此而牺牲自己。然而,面对世俗的压力,封建宗法的层层阻挠,佛教的清规,他们往往犹豫不决,徘徊不前,最后只能选择折衷而落空。

比如《断鸿零雁记》里的三郎,他的性情和苏曼殊很像,多愁善感,爱哭爱闹,常常以泪洗面,即使是当了和尚的三郎,也会因为静子的才华而怦然心动,两人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可是苏曼殊并没有让两人走到一起。三郎在面对佛门和情感的矛盾时,也曾迟疑过,但最终他选择了佛门,放弃了自己的情感。

《绛纱记》里的“梦珠”就是如此,秋云将自己的“琼玉”用一块红布包好,送给了梦珠,作为自己的信物,以示自己的心意,可是梦珠却将“琼玉”带到市上,将“琼玉”卖掉,然后就成了一个僧人,从此杳无音信。

某一日,梦珠见到绛纱依然想念着秋云,随后秋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小寺庙里寻得梦珠,但梦珠以做和尚为名,最终被他所拒,最终,他还是死了。

《碎簪记》中,庄浞在与凌方、莲佩的交往中一再犹豫,而其舅舅、舅妈又处处从中作梗。于是,他更是手足无措,难以抉择,这才让灵芳与莲佩产生了一连串的误解,到了后来,两个出色的女人为了他,先后自杀,最后,庄浞也是悲痛欲绝。

《非梦记》中,男主公燕海琴和薇香本来是一对,但因为双亲双亡,姑姑要将侄女凤娴许配给海琴,姑姑咄咄逼人,逼得他走投无路,最后海琴选择了隐居,做了一个和尚。可以看出,苏曼殊作品中的人物,大都具有与苏曼殊类似的个性,当爱情与佛教,爱情与封建社会伦理产生矛盾时,他们经过踌躇和仿徨,最后要么为僧,要么以自杀来逃避现实。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他们的个性。

苏曼殊作品中的男子形象大多带有个人的特征,他们的名字与苏曼殊的名字相关,他们的生活经历也与苏曼殊相近,他们的个性也与苏曼殊相近。苏曼殊笔下的英雄人物,大都是作家本人的影子,他们幼时悲惨的生活境遇、坎坷的成长历程,在很大程度上都对他们的人格与生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将自己敏感、脆弱、畸形的性格带到了他笔下的这些多愁善感的男主角们身上,因此,他也就无法为这些既可爱又可怜的女主角们安排一个更好的结尾。

在他作品中,被塑造出来的男主角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爱情与佛法、爱情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懦弱的个性注定了他们只有妥协,或者以出家或者死去的方法来被动地反抗,仅此而已。

他们和苏曼殊一样,都在个人自由和维护传统礼教和佛法禅门之间左右为难,而在感情上的选择,更是让他们无比的痛苦。他们的悲剧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软弱以及受佛教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控制所造成的。

他们和苏曼殊一样,都是孤独的,悲伤的。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