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并且996ICU很快成为GitHub上最受欢迎的项目,越来越多的人给这个项目“加星”点赞,于此同时996.ICU的网站也进入大家的视线,火爆程度曾让几大浏览器厂商将其拉入禁止访问名单。在舆论声中,大家开始将这个项目理解为“程序员对加班文化的一次反抗”。何为996ICU?就是工作996,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一周6天工作时间,坚持这样的工作时间,离ICU病房也不远了。而从996ICU项目的黑名单中见到国内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名字,加班俨然成了行业内的一种文化。
朋友是某科技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据他所说,加班确实是整个软件行业的通病。并且行业内的程序员也都已经默许了这种加班。有人还总结出了加班三神器:行军床、U型枕、靠背垫。
行军床或者说折叠床,平时上班时间可以折叠起来,收到角落了或者办公桌下面,午休时可以拿出来休息,当然更重要的是通宵加班可以小睡一会。U型枕和靠背垫更凸出程序员的辛酸,大部分程序员都需要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所以导致的是颈椎和腰椎都有问题,而U型枕和靠背垫就是应急装备。据统计程序员购买保险的比例较高,长时间的工作加剧了大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
其他行业也存在加班问题,而IT行业的加班却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上。我认为主要和行业现状有关系。IT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产品时效性强都逼迫企业快速产出。当然国内软件行业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与欧美技术高度发达“智力密集型”有较大差距,而欧美等国家将一部分简单编程工作转移外包给了国内或者是印度,从而能够从事一些重要而不紧急的编程工作。所以国外发达国家行业内的加班并不像我们这么凸出。这里面大家吐槽更多的应该是免费加班,工作时间长,还没有劳动报酬,是问题的症结。
网络流行着“摸鱼式加班”的说法,就是说有些人上班不认真,但下班后领导不走自己也不走,刷存在感,让领导觉得自己很优秀。摸鱼式加班在IT行业也普遍存在,即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效率,是典型的跟风、磨洋工。有些企业的中层领导不但没有提倡效率优先,而且批评那些完成了工作下班就走的员工或者加大这些员工的工作量,以达到大家一起“摸鱼”的效果。久而久之,企业里的摸鱼加班文化也就养成了。没有人再愿意通过提高效率来完成工作,企业的效益也可想而知。各大网络媒体都批评过这种加班现象,但是效果甚微,真是让人感叹:职场如戏,全靠演技!
当然职场中也存在自愿主动加班,大家的出发点是通过主动的工作、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自己的发展与公司发展同命相连。我们称这部分人为“奋斗者”。希望这种奋斗精神不要让那些摸鱼的人影响。当然这种奋斗者精神不能成为领导要求员工加班的借口,也不应该过度的褒扬加班。
就业形势严峻,个人维权意识薄弱、加之执法力度欠缺也是加班文化形成的养料。所有的加班都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有形的或者无形的。被迫的自愿加班必然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人员的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大,程序员群体又面临着35岁的年龄危机和职场危机,大家也就默许了这种加班文化,而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成了程序员更头疼的问题。
如何破除加班难题,需要社会关注,也需要领军企业的示范作用。996.ICU项目的火爆,在程序员群体中引起共鸣,他们正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反抗加班文化。那为什么企业冒着违反劳动法的风险,明目张胆的在招聘信息中注明996,而很少有程序员通过正规的渠道投诉企业呢,也几乎没有爆出程序员与企业劳动纠纷的新闻。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