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翻身做主人。笔者如今可以用短短一句话,就讲述伟人的丰功伟绩,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期间不知道有多少心怀壮志的军人,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壮烈牺牲。
在红军历史之中,就有这样一位令人深感遗憾之人,他身为红29军的军长,带领队伍革命时,因为误信神棍,导致自己和政委壮烈牺牲,他就是当年名震陕南的陈浅伦。

革命时期,壮烈牺牲者不计其数,为何笔者认为陈浅伦最可惜?因为陈浅伦出生在地主家庭,却自幼富有正义,对穷人始终都非常关照,看不惯有人欺压他们。
陈浅伦的父亲陈敦行虽然是地主,但也算是奇人,他与其他地主不同,虽然也租地给当地的穷人耕种,却并不组建武装,也不逼迫当地的百姓,一心想着过安稳日子。陈敦行擅长医术,思想开明,经常在当地行医,积累了不小的名望。
但这样的做法,却被当时的军阀和地主豪绅瞧不起,加上帝国主义的魔爪也伸进了陕南,陈敦行一家人因为颇有家财,饱受各方的欺凌,遭到大肆搜刮和掠夺,家境开始迅速衰落。
彼时的陈浅伦尚且在读书,他亲眼看到家中的遭难前后的变化,怎么也想不通的是,为何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锦衣玉食,辛苦劳动的人却食不果腹?陈浅伦对当地的穷人很照顾,有时候劝父亲免租,有时候在他们遇到婚丧之事时主动出钱买纸,送他们对联。
陈浅伦毕竟只是一个人,再怎么努力又能帮助多少人呢?陈浅伦限于当时的学识和能力,始终无法寻找到解决办法,直到他离乡求学以后,在省立汉中第五师范接触到进步思想,这才明白了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起初, 陈浅伦在学校参加一些抗日救亡运动,逐渐得到历练以后,陈浅伦开始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但抗日救亡运动的规模再大,频率再快,却总是无法真正改变现状,还是要看反动派的脸色,甚至有时候还会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
在这种情况下,陕南特委决定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这个思路非常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在陕南建立根据地和拉起红军队伍,属于是老虎嘴里拔牙,在没有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难度极大。
随着红四方面军入川,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红四方面军抽调了部分干部和部分枪支弹药给陈浅伦,迅速帮助陈浅伦拉起一支超过千人的游击武装力量。

陈浅伦的革命理念是,以群众为基础,无论游击队做任何事情,不得脱离群众成为这支游击队的底线。但游击队当时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当地的基础不是很好,急需有人帮助游击队与当地百姓搞好关系。
在这个时候,张正万得到了陈浅伦的信任,陈浅伦组建红29军并担任军长职务以后,将张正万提拔为游击司令,成为陈浅伦的左膀右臂。张正万这个人虽然有些能力,但张正万与陈浅伦却并非一路人,只因为机缘巧合之下,张正万才走到了今天。
卖主求荣的神棍张正万原本是四川渠县人,在老家坑蒙拐骗,是一个远近皆知的神棍。后来,张正万在老家犯事,畏罪潜逃至西乡,给当地一个名为熊振川的大地主当护院。张正万善于阿谀奉承,虽然是一个外乡人,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迅速成为熊振川身边的红人。
不过,张正万可不是什么善类,在得到熊振川信任,掌管了熊振川私人武装的统领权后。利用职务之便,勾结土匪,干起了吃里扒外的勾当,竟然在护送熊振川的一批鸦片时,故意让土匪劫走鸦片,再暗中与土匪分赃。
事后,张正万还摆出一副拼死守护却无可奈何的惨状,想要继续蒙骗熊振川。但熊振川能够在当地做大,又岂会是一无是处的草包?他表面不动声色,暗中却派人调查此事,终于发现了张正万不可见人的勾当,并请来一个营的正规军攻打张正万。
张正万率领的地主武装,自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双方交战后,张正万便立刻率部逃跑了。彼时,陈浅伦尚未得到红四方面军的支持,处于苦苦挣扎的艰难时刻。走投无路的张正万得知陈浅伦在拉队伍起义以后,决定加入陈浅伦麾下,并跟着陈浅伦发起了鸡公田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张正万在这次起义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起义失败以后,张正万又帮助陈浅伦脱险,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令陈浅伦对张正万另眼相看。张正万是一个什么人,陈浅伦当时是有所耳闻的,但是陈浅伦相信,张正万跟着他革命,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人。
可惜,陈浅伦当时没有考虑到一点,张正万之所以选择率部起义,那是因为他得罪了大地主熊振川,又与国民党军队交恶,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后来,队伍得到红四方面军支持以后迅速扩大,张正万又深受陈浅伦信任,升任为游击司令,这才一直没有脱离革命队伍。
红29军在陈浅伦的带领下,迅速发展壮大,兵力很快就达到了2000余人,大有燎原之势,引起了敌人的恐慌,蓄谋对红29军不利。红军的战斗力极强,这一点国民党军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敌军即便调来了两个师的优势兵力,仍然对此战心存忌惮,打起了歪主意。
背叛敌军当时采取的策略是,正面强攻红29军,造成军事压力。暗地里许诺重金,对红29军中的骨干成员进行策反,属于威逼利诱双管齐下。张正万当时是军部安全的负责人,又有些不光彩的过往,成为国民党军的重点策反对象。

红29军的战斗力不弱,而且军中的将士们上下齐心,国民党军想要吃下红29军并不容易。但问题是,红29军兵力处于弱势,外部又没有援军,张正万对红29军的未来并不看好。同时,张正万以前就干过卖主求荣的事儿,这次再叛变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面对国民党军的威逼利诱,张正万最终还是动摇了。由于陈浅伦对张正万很信任,对他丝毫没有防备,在一次召开军部会议时,陈浅伦和政委李艮等干部正在研究退敌之策时,突然被张正万给包围了。
张正万的临阵倒戈,大大出乎了陈浅伦等人意料之外,又惊又怒的众人只好仓促应战,开始突围。但张正万暗中与敌人勾结,又蓄谋已久,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圈布置已久,陈浅伦和李艮在突围的过程中,双双牺牲。
经此一战,红29军的骨干力量几乎损失殆尽,红29军群龙无首,面对敌军的猛攻,顿时被打散了。但红29军的副军长刘瑞龙,却并未牺牲在这场张正万的叛乱之中,因为他当天并未参会,而是留在了前线指挥战斗,由此逃过一劫。

刘瑞龙惊闻噩耗,悲痛欲绝,但当时的情况他也无力回天,只好带着无尽的愤恨开始突围。由于张正万等叛徒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陈浅伦等人的身上,刘瑞龙具备突围条件,这才逃出生天。
此后,刘瑞龙加入了红四方面军,跟随红军南征北战,迅速成长。解放战争期间,刘瑞龙担任三野后勤司令兼政委,在重要的淮海战役中立下战功,成为三野的大人物之一。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后,国民党军溃不成军,蒋介石窜逃台湾,刘瑞龙也算是为红29军的战友们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