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可以说在英国航空发动机公司罗尔斯·罗伊斯身上得到了完美展现:
在曾经,它面对中国寻求合作的请求视而不见,即便破产也要拒绝,可在如今,它却是主动求着来到中国建厂,甚至还承诺要搬来一整条生产线。
那么,罗尔斯·罗伊斯为何态度变化会如此之大?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罗尔斯·罗伊斯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由两位传奇人物亨利·罗伊斯和查尔斯·罗尔斯共同创立在1906年。
不过在当时,这家公司还并非是主营航空发动机,而是以汽车设计为主,仅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发动机制造。
而靠着自己的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设计,这家公司很快就做大做强,成为了英国一家知名企业,其汽车产品也成为了奢华和品质的代名词。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出于政府要求等一些列特殊原因,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不得不从混的风生水起的汽车领域脱身,走出舒适圈开始进军航空发动机领域。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展开了一系列大胆的收购行动,先后吞并了布里斯托尔公司、布莱克公司等知名企业。
这成功使得罗尔斯·罗伊斯迅速成长为英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公司,也成为了英国政府最中意的合作伙伴。
原本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有着政府作为忠实客户,它的未来一片光明,但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磕磕绊绊,而罗尔斯·罗伊斯便在1971年不慎被绊倒了:
当时的罗尔斯·罗伊斯雄心勃勃的计划研发三转子RB211型发动机,试图掀起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新一轮革新。
但可惜,由于低估的技术难度,拖延的时间太长,最终公司资金耗费一空,罗尔斯·罗伊斯就这样直接破产了。
面对这种情况,无奈的英国政府只能出手干预,将罗尔斯·罗伊斯收为了国有进行挽救。
未来能让罗尔斯·罗伊斯重新走上正轨,英国政府决定将将罗尔斯·罗伊斯一分为二,其中一家公司继续专注于汽车业务,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
另一家则专门从事航空发动机业务,保留了原名称,也就是现在的这个罗尔斯·罗伊斯。
到了1987年,随着全球私有化浪潮的兴起,英国政府决定退出罗尔斯·罗伊斯的所有权。
就这样,公司重新回到私营企业的行列。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罗尔斯·罗伊斯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和许多国家都达成了合作,就比如我国。
众所周知,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发动机事业一直都处于落后于西方的位置,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以来我国都属于能造飞机,但却需要“外国心”的地步。
而为了突破这种技术瓶颈,我国曾希望跟外国公司进行合作,其中就包括了罗罗公司。
但可惜,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长期以来将中国仅仅视为潜在的市场,而非技术合作伙伴,这种态度导致双方的合作始终停留在表面层面,未能深入到核心技术领域。
即便在21世纪我国“入世”,西方各国放开众多制裁后多次向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提出深度合作的请求,但纷纷遭到了拒绝。
而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罗尔斯·罗伊斯更希望占领我国市场,而非“培养”出一个对手,丧失自己的竞争压力。
甚至即便罗尔斯·罗伊斯面临破产的“生死存亡”时刻,它的态度也没有改变。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这使得所有航空企业都遭到了致命打击,其中就包括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
更不幸的是,就在几年前,美国政府专门对其展开了针对性调查,可以说,此时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已经岌岌可危。
然而即便这样,公司高层仍然坚持其一贯立场,表示宁可面临破产的风险,也不愿意与中国进行深度技术合作。
态度突变
为了应对2020年的危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做出了一些列紧急措施,比如裁剪大量员工、出售部分资产等等...
但可惜,这些措施最终都收效甚微,远远不足以弥补公司巨大的损失。
据统计,罗尔斯·罗伊斯在这一年的损失高达约200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遭到巨大打击。
而这也终于让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意识到,自己正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尽管之前曾放出豪言,称宁可破产也不与中国合作,但当真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高层还是要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等到2022年,疫情的影响终于逐渐变小,全球航空业也在逐渐复苏,这让罗尔斯·罗伊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不过由于罗尔斯·罗伊斯遭受的打击太大,因此其终于下定了觉醒,将目标定在唯一能拯救自己、让自己东山再起的中国市场。
根据许多领域内人士估测,在未来的20年来,中国航空将需要数以千计的飞机,而这对于发动机公司来说是个庞大到难以想象的机遇,也是罗尔斯·罗伊斯脱困的最好帮手。
正因此,罗尔斯·罗伊斯已经主动申请到中国建厂,更是愿意分享核心技术,甚至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而对于我国来说,这自然是个好消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吸收世界顶级的航空发动机技术。
这不仅包括设计和制造技术,还包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体系,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将有助于中国航空工业更快地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的意识到,在技术引进的同时,自主研发也绝不能落下。
毕竟罗尔斯·罗伊斯是为了利益才终于低头和我国合作,但反过来说只要利益消失了,那它也不会毫不犹豫的背刺。
因此,我国在与罗尔斯·罗伊斯合作的同时,仍然需要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借助这次机会加速自身的发展,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航空强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