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种新型网红在全网爆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75598a3035c320573450ef2f7f0125.png)
不光是吃播界的“流量密码”,在小孩圈更是人气节节攀升的存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ddf03f3695e44acf71ee60486cbfa7.jpg)
鲜艳的颜色、可爱的造型、多样的口味,咬一口瞬间“爆浆”,咀嚼起来还有脆脆的声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5613c9da0584fb8f267b7db85ddb34.jpg)
这种叫“蜡瓶糖”的网红美食,堪称新一代的“小孩诱捕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d0925d04873ffb803e7e3520b6da79.jpg)
各大社交平台上,不断有类似于“母女吃蜡瓶糖”的带货视频冲上热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c5d46662e3fbc9b358cd02b91b58613.jpg)
点开这些卖蜡瓶糖的店铺,销售量都是几万斤几万斤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f7a365dc923fb4ce899ca90813f1b31.jpg)
有人嗅到了商机,更是靠着线下摆摊卖蜡瓶糖,实现了财务自由:
《90后摆摊蜡瓶糖月入过万的一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809167a39ae44b355f32f3179c69bc.jpg)
《今天两个半小时就回本了,我都不想上班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3accd2b492b5c784169a457bb0cf2d.jpg)
然而,这种号称“纯手工制作”的糖果,实际上根本就不能吞咽。
因为糖的外层是蜡制作的,不能吞进肚子里,中间夹着果酱或糖浆,吃法类似于口香糖:
“吸一吸,嚼一嚼,吐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e2b9134a6278fafadd66dbb9707ff4.jpg)
但是,吐出来就真的没事了吗?
所有卖蜡瓶糖的商家都说自己用的是“可食用蜂蜡”,有知名测评博主,却通过实验检测出:
市面上卖的多款蜡瓶糖,事实上根本就不含蜂蜡成分,相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多环芳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bfc6491aa043347d3afbb7378b6ae7.png)
这是一种会累积的致癌风险物,如果长期食用,特别是小孩,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蜂农出来证实:想买到纯蜂蜡做的蜡瓶糖,可能性非常低,因为成本太高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5ef85b665ab4f95d09975ecac1c5c5.jpg)
而大部分蜡瓶糖的售价却又如此便宜,所以用的大概率都是工业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01b5a5220d88180f00b32948f38ba9.jpg)
这种蜡可怕到什么程度呢?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商圈,路面上最近就出现了很多灰黑色的油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bd39102d92bb31f5acdd40af4094c1.jpg)
环卫工人们想尽各种办法,用了20多种清洁剂都没能将油斑洗干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fe57b016fbab7353d057aab161decb.jpg)
而这些油斑,就是很多人在街边买了蜡瓶糖,边嚼边吐造成的。
一种热卖的、让人吃进嘴里的食物,居然会产生如此顽固的污渍,里面到底是什么成分,简直细思恐极。
02你会发现,现在的小孩,在短视频、游戏等快餐娱乐的影响下,喜欢的东西是越来越猎奇了。
隐患重重的三无网红食品,在坑害着他们的身体;
而毒素满满的“慢脚文化”,更是在腐蚀着他们的心灵。
有博主去做家教,对象是位初中的小女生,表面上看上去沉默内向,头像却是打满了水印的粉色少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8941b1000b38927b7e4e863c192e20.png)
用的表情包上面写满了各种脏话,口头禅则是各种网络流行语:“那咋了”、“无人在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855d2037839368c4fcf0149181eca6.jpg)
九九乘法表都不会背,小学三年级的abc英语试卷都不会做,上课不是在发呆就是在打游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9ef8128a8be87feb55f91c0e327c1e.jpg)
对家教老师极不尊重,甚至还用不堪入耳的脏话辱骂自己的外婆。
另一位博主,连着两天失眠,就发了条朋友圈:“又失眠了好想s。”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26b6a535f68c9286fa677fbc66cc90.jpg)
结果,她那小学六年级的表妹,直接给她评论了一句:“赶紧s。”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909a613f6364324524ab90c2f644590.jpg)
博主把表妹删除了之后,表妹立马用小姨的号发消息骂她,用的词语句子都是饭圈文化那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6cd91650b37bae10773e9e4048493f.jpg)
点开她的慢脚主页,会发现她平时也根本不懂怎么好好说话,动辄就是乱喷乱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8df6f18e15e4727952b2e5ddc8376e.jpg)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在某短视频平台的首页,你会看到:
“05年未婚先孕女孩农村养胎vlo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4472fb4517cdb6a04fd850406180b3.jpg)
“老少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c74416923a60080bac98e95d5f6528.jpg)
“未成年拍擦边视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410ece1803788f06f18b5fcaf33f68.jpg)
“将奖状、考卷做成暴露的露脐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27f35add3b3ab73889fb23393f2003.jpg)
各种低俗、毁三观的内容在上面大行其道,未成年们顶着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为了流量却做着各种乌烟瘴气的事。
他们的价值观、审美、包括语言系统都已经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却还把这当作潮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7f1862907105d95f640f82212c7130.jpg)
1982年,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书《童年的消逝》,他的观点放到现在依旧不过时。
在过去,信息主要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进行传播,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因此,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信息接收差异是明显的。
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探索等方式,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电视,乃至如今手机、平板等各种数码产品的出现,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直观、生动,无需太高的门槛。
这使得儿童能够轻易地接触到成人世界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共享,使得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儿童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暴力、性、黑暗元素的成人世界。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如此热衷于跟风、模仿:
网红吃播们为了猎奇、博眼球博流量,吃蜡瓶糖、吃各种奇葩食物,小孩看了也想吃,就催生出了一大批三无“蜡瓶糖”的流行;
网红们拍各种毁三观的短视频博关注,小孩在耳濡目染下也跟着学,催生出了让人极度不适的“慢脚文化”:
张口闭口全是网络烂梗,举手投足全都模仿短视频段子。
04尼尔·波兹曼说得好:“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年人的劣等面目。
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我们需要通过法律、教育、文化等多种手段,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
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童年的乐趣和自由,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而不是被未经审核的垃圾娱乐侵蚀童年。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别让童年被消逝,别让天真被粉碎。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