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的三线辉煌,川东最大枪弹厂,为第一枚奥运金牌做过贡献

忆三线岁月 2024-11-17 04:58:41

在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区,有一片被历史铭记的土地。这里不仅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更是新中国三线建设的重要篇章。在这片土地上,国营燎原机械厂(军工代号9821)以其独特的贡献,在中国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中国奥运史上首枚金牌的诞生贡献了力量。

时间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为了加强国防建设,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工业迁移运动——三线建设,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轰轰烈烈地展开。华蓥山区,因其险峻的地形和隐蔽的地理位置,被选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

1965年至1972年间,国家在华蓥山区相继建起了包括国营燎原机械厂在内的多家军工企业。这些企业如同星星之火,在华蓥山中燎原,为国家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国营燎原机械厂,始建于1968年,位于华蓥市溪口镇觉庵村,背靠巍巍华蓥山,厂区深藏于深山密林之中,颇具神秘感。1972年1月,燎原厂正式投入生产,主要生产56式7.26毫米枪弹等各类枪械子弹,后兼产气步枪弹、12号猎枪弹、森林灭火弹等民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燎原厂的生产任务高度保密,厂区内层层设防,保卫等级特别高。

燎原厂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其生产的枪弹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更被选为国家训练和比赛用弹。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使用燎原厂制造的环球牌气枪弹,一举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这枚金牌的背后,凝聚着燎原厂无数工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三线建设辉煌成就的缩影。

燎原厂在鼎盛时期,工人连同家属有近两万人。厂区和生活区依山而建,绵延几公里,宛如一个小型的社会。这里有办公大楼、科研楼、生活区、大礼堂、电影院、舞台、医院、学校和招待所等一应俱全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在那个年代,燎原厂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进入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军事工业开始慢慢向民品转移。燎原厂也面临着任务锐减、生产线闲置、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严重等问题。为了迎合新的市场环境,燎原厂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渠道。1995年,经过深思熟虑和艰难抉择,燎原厂决定搬迁至南充市,以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

搬迁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数以千计的工人和家属离开了熟悉的华蓥山,踏上了前往南充的征程。他们带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新的生活。而燎原厂的老厂区,则逐渐变得冷清和荒凉。历经岁月磨砺,有的车间被改造,有的整体厂区被分割和肢解,厂房及基础设施损毁比较严重。但即便如此,那些斑驳的标语、破旧的厂房和散落的设备,依然诉说着燎原厂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如今,虽然燎原厂的老厂区已经荒废,但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人们,依然怀念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时常回到这里,看看那些熟悉的厂房和设备,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而燎原厂的新厂区,在南充市继续发扬光大着燎原精神,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着新的力量。

0 阅读:0

忆三线岁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