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服有多重要?联盟11号的血泪教训,告诉你不穿宇航服的后果

圆圆看国际 2023-02-24 15:04:00

1971年的6月30日,在苏联航天局工作人员满怀喜悦地打开联盟号舱门的时候,见到了此生再也不愿意看到的场景——三名本该凯旋而归的宇航员此刻安静地躺在舱内,失去了声息。

联盟11号开舱现场,人们打开舱门之前并不知道宇航员已经死亡了

一时间现场哗然,一片混乱。

关于这场发生在上世纪的悲剧,不仅让人们满怀悲伤,更多的还是敲响了“载人航天”的警钟,让人们意识到,宇航服的穿戴对于宇航员究竟有多重要。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场血泪教训,以及宇航服究竟有何用处。

联盟11号的悲剧敲响警钟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美国人将脚印留在了月球上,苏联在这场太空竞争当中不免还是落了下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试图从另一方面入手,那就是率先建好空间站。

1971年,礼炮一号顺利升空以后,苏联就安排了两次筹建空间站的任务,分别是联盟10号和联盟11号计划。

联盟11号的基本结构

因为准备的时间太过匆忙,这两个计划在实施的时候都遇见了不少问题。

以联盟10号来说,首次发射倒计时还剩一分钟时就出现了故障,后来即使成功发射了,上面的宇航员也没能顺利进入空间站。

正因如此,人们就将重点放在了联盟11号的任务上。

根据资料来看,该飞船在1971年6月6日进入太空,在24小时以后就和礼炮1号空间站完成了对接。完成了相关的检查工作以后,航天员乘组当中的帕萨耶夫就进入了空间站,为苏联创造了又一个“第一”。

联盟11号升空后与礼炮一号完成了对接

按理来说,事情到这里一切顺利的进行下去,三名宇航员就能因圆满完成任务的荣誉载入史册。

可意外还是发生了。

当他们在返回舱内向地球进发的时候,一个处在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的通气阀门意外开启。

这说明当时舱内的气压出现了恐怖的变化,而且从事故现场的状况来看,宇航员们似乎察觉到了漏气,试图使用手动操作的方式让舱内压力维持正常。但最终也没有获得成功,他们在完成此项操作前就昏迷了。

联盟11号舱内的三名宇航员曾尝试自救但是失败了

后来人们整个事件进行了模拟回顾,发现宇航员们昏迷的时间要比想象中更快。因为在阀门漏气之后,舱内气压和氧气的变化,让其呼吸频率大幅增加,大约在15秒就昏迷了,然后在50秒左右就死亡了。

简单来说,通气阀门的意外开启,使得舱内的环境在短短两分钟内变得几乎和太空中差不多。不仅没有气压,还没有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穿戴压力服或者舱内航天服的宇航员经历了非常恐怖的事情,他们的肺部因气压差而爆开,有着明显的出血,耳鼓膜也在失压状态下破损,三人均有脑溢血的症状,血液当中还有高浓度的氮气。

三名宇航员都有肺部出血的症状

后续的事故追责当中,人们找出了多方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宇航员们没有穿航天服。

根据资料来看,联盟11号的舱内本来是放得下航天服的,因为它最初的载人标准是两人,可是为了在太空竞赛中占得先机,苏联要求将承载量变为三人。

正因如此,舱内就无法再塞入宇航员们的宇航服了。

舱内过于狭小,导致他们未能携带宇航服

由于此前并未出现类似的事故,所以他们觉得这一次也会这样幸运,却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苏联宇航员付出了血的代价,让后来的宇航员有了进入舱内也必须穿戴宇航服的规定,生命安全有了保障。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感到疑惑,难道说宇航员进入舱内返回地球的时候,也必须穿着那种厚重的宇航服吗?

难道说宇航员在舱内也穿这种厚重的宇航服吗?

不同宇航服的功能侧重点

事实上,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宇航服都是舱外宇航服。以我国为例,舱外宇航服整体是白色的,看起来非常的厚重。当进行舱外工作的时候,宇航员们都会穿上这种宇航服。

而舱外宇航服之所以看起来这么厚重,是因为有多种功能,就像是一个小型“飞船”一样,将宇航员包裹在其中。不仅能够维持正常的气压、提供氧气、保持温度,多层材料还有一定的防辐射功能。

舱内宇航服有很多部分组成,兼顾了多重功能

宇航员们在出舱之前,往往就要尽早准备穿戴工作,因为要“一层一层”的穿戴。

穿戴完成之后,还要经过仔细的检查才能准备出舱,毕竟如果进入太空才发现宇航服也“漏气”,那就要出现和联盟11号宇航员相似的悲剧了。相较于他们间接暴露在太空中,这种直接暴露于太空的状况更加危险。

比如说,如果宇航员的头盔在作业的时候不小心被“细小的流星体”划伤,出现了漏洞,那么他们将很快陷入缺氧的困境,也会被失压折磨。并且由于太空温度非常低,所以短时间内人体的体温也会急速下降,死亡会来的非常突然。

宇航服破损会使宇航员死亡

当进入舱内准备返航的时候,宇航员们就不会穿着这样笨重的航天服了,而是要换上室内航天服。所谓的室内航天服要相对轻便一些,它的任务就是应对舱内意外发生的“压力事件”。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就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高空压力服,这就是后来舱内宇航服的原型。随着太空竞争愈演愈烈,美国的舱内航天服也不断升级,如今的看起来已经非常的轻便了。

美国舱内宇航服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载人航天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也十分专业。从对比上来说,中国舱内航天服和俄罗斯的雄鹰舱内航天服更加相似,头盔和躯干自成一体,呈现出高度密封的状态,采用开放式通风供氧。

为了确保宇航员不受失压状况的影响,其中还装有压力调节器,能够为他们创造适宜生存的气压,避免他们面对舱内失压的状况时,会因为缺氧等原因迅速昏迷死亡。

舱内宇航服专注于维持正常的气压,避免联盟11号的悲剧再度发生

要知道,如果当年苏联的三位宇航员也穿着舱内宇航服的话,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寻找漏气的地方,说不定就能解决故障,最终顺利返航。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宇航服至今依旧在不断升级当中,为的就是帮助宇航员们更好的适应宇宙环境。比如说,未来人类要登陆火星,人类在舱外活动的时候还要穿专门的宇航服。

人类未来登陆火星还要使用专用的宇航服

人类关于宇航服的新设想

如今,美国已经在设计在火星上使用的宇航服了,并且还让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带着相关的材料登陆了火星。

资料显示,“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上有一个名为“SHERLOC”(意为“通过拉曼光谱扫描宜居环境中的有机物及其他化合物”)的仪器,将对它携带的5小块宇航服材料进行研究。

毅力号将宇航服材料带到了火星进行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需要优先解决的就是火星尘埃的问题,因为火星的沙尘暴实在是太严重了。这样的话,传统的编织材料就会被面临淘汰的风险。

0 阅读:36
圆圆看国际

圆圆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