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塞主之词:范促淹与《渔家傲》

夏小晋 2023-11-30 12:00:10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其祖辈原是陕西邠人,后来迁移到江苏吴县定居。他两岁时,由于父亲过早去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姓名叫朱说。等到稍稍长大,知道自己身世之后,范仲淹辞别母亲,回到老家亲戚那里苦读。

范仲淹像

1011年,范仲淹到雎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读书废寝忘食,太疲惫了,就冷水洗面。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取食二块,再切一些腌菜当佐食,但他丝毫不以为苦。1015年,范仲淹一举考取了进士,于是恢复范姓,从山东迎回母亲赡养。

据说范仲淹在中进士之前,曾经到寺庙里问卦,先祷告问:“将来能做宰相吗?”卦象显示不能。他再祷告:“那么,我请求成为良医。”谁知道卦象还是不许,他十分失望,叹息说:“不能够利泽生民,这不是大丈夫平生之志!”古时视医为小道,属于“方术”,一般人是不屑一顾的,范仲淹此番议论之后,后世遂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说。

范仲淹中士之后,相继担任地方和中央官职。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西夏国,自称皇帝,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等地。由于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战阵,加上将领无能,数百里边寨惨遭洗掠。仁宗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采纳当时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52的范仲淹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挂帅赶赴边境。

范仲淹初至延州,便全面检阅军旅,实行了认真的裁汰和改编。在防御上,先在延北筑城,再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这样,在与西夏交接的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转眼又是夏去秋来,范仲淹为了严密防务,沿境勘察诸边塞。满头白发,在朔风中摇曳,抬头望见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有无尽的感慨,索笔填下名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图片来源网络)

边境上秋天一到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意思。从四面八方传来连绵不断的号角,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老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家的日子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边境上的人都没有入睡,将军的头发白了,士兵们流下了眼泪。这首边塞词既表现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着对宋王朝重内轻外、重文轻武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情感真切感人。

相传此词传到京都,诗人欧阳修看了,开玩笑地说这是“穷塞主之词”。等到王素尚书出守平凉时,欧阳修也作了一首《渔家傲》词,送给王素,其中几句为:“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 欧阳修自道:“这才是真正的元帅要做的事啊!”欧阳修的词的确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豪情,而且充满富贵气息,这也是作为高官的他眼中的战争情景,虽然他并没有领过兵,没有上过一天前线。

范仲淹在西北边境经年累月镇守着,由于采取了踏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再加上号令严明,对士卒又很爱抚,竟然连羌人也都称呼他为“龙图老子”了。西夏人开始互相告诫不要侵犯中原边境,并到处传诵着这样一句话:“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范仲淹的《渔家傲》也传到西夏境风,西夏军中很多将士,也都被这首“穷塞主之词”感动得热泪横流。

在范仲淹、韩琦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西夏国内也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矛盾重重。1044年,宋与西夏正式达成和议,西北地区重新恢复了和平。

碧云天,黄叶地 (图片来源网络)

五代宋初,填词柔婉绮丽一派占据主流,直到范仲淹苍凉雄壮的边塞词出,方才开启北宋豪放词一路。但是范仲淹本人,却是一个典型的婉约派词人,除《渔家傲》外,他当时最有名的词作是《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不失沉雄清刚之气,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成一时绝唱。元代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时,将此句化为了“碧云天,黄花地”,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

边境归来,范仲淹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提出“十事疏”,推动“庆历之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地方官,期间写下散文名篇《岳阳楼记》。1052年,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2 阅读:139
评论列表
  • 2023-11-30 16:32

    长相思 年轮》 肩背包, 手拎饭。 来回就是一整天, 星月皆可伴。 冬穿棉, 夏着单。 四季交替总这般, 风雨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