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度前陆军中将,先后担任过印度陆军北部司令部司令、中央司令部司令的帕纳格表示,如果与中国进行正常化的国事交流和贸易合作,对于印度来说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都有极大的效益,但如果与中国开战的话,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避免印度战败后的社会治安及民族惆怅的情绪,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贸然选择与中国交锋。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打不过解放军就不要打,就像过去有人曾说要打就让莫迪上那样,攸关全印度未来发展的大事,不应该交由莫迪一个人来决定。更为重要的是,莫迪代表的仅仅只是自己和所属政党的利益,并不符合印度全体的利益。
莫迪在每一次的竞选时都会大打“对华强硬姿态”的招牌,以此来迎合印度国内基数庞大的极端民族情绪群体,尤其是分布广泛的印度教教徒。他们认为对华和对巴采取强硬姿态是印度大国崛起的苗头,莫迪的竞选口号和一些主张也的确让他们觉得“荡气回肠”、但作为对抗一线的印度军队则报以不同的看法,首先就是与解放军在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对峙乃至冲突,印度军队无论是训练,后勤保障还是单兵装备,都远远不如解放军。许多人认为高海拔地区的械斗只是“社会斗殴”,但实际上这折射出了印度军队的诸多不足。
印度军队的结构是人头费用占据了超过59%的大头,这里面包括了薪资待遇,养老保险,福利津贴等。剩下的41%才是装备采购和维护,人员训练及研发。印度军队在械斗时虽然人数占优,但长期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系统的训练,同时身上的防具如同摆设。同样是丢石块,解放军的护具挡住了大部分的伤害,但印度士兵则是当场受伤。打一场输一场,受伤之后又无法及时送到后方治疗,恐战情绪在实控线蔓延,一触即溃是印度军队的常态,基层士兵的不满反映到高层军官,时间久了也会令指挥官对部队失去信心。过去的一些主战派现在都收敛了许多,主和派在现实情况的牵引下,也开始思考新的对策。对于他们来说,在实控线继续与解放军僵持毫无任何意义,而且他们也担忧械斗会升级成火力冲突。
印度的主流群体是印度教教徒,他们都心怀莫名其妙的“大国优越感”和病态的“民族自信心”,就像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的现场视频和照片在国外社交平台疯狂转载,一堆印度士兵鼻青脸肿的跪在中国军队面前揪着自己耳朵低头不语,引起了许多印度教徒的不满,一度令印度军队难以下台。印军士兵和高层认为,冲突只会徒增伤亡,打赢了是莫迪政府的功劳,输了则是拉胡尔的责任,这也让印度军队很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