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河月明》之中,为了加深戏剧冲突,将皇太子继妃吕氏塑造成了一位人前白莲花,人后恶之花的不堪形象。为了扶自己的儿子朱允炆上位,吕氏与其父吕本合谋,害死了皇太子妃常氏,以及皇嫡长孙朱雄英。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即位,吕氏也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一位皇太后。然而好景不长,小叔子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最后吕太后死在了奉天殿的一把大火之中,可谓是下场凄惨。
吕氏剧照
事实上吕氏并没有死于靖难之役,围绕在她身上的疑点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吕太后。
次妃之子算不算嫡子?吕氏,凤阳寿州人,太常司卿吕本之女,据传为南宋降将吕文焕的后人。吕本加入朱元璋阵营之后,一路稳步上升,从吴王时代的中书掾史、湖广行省照磨,到建国之后的中书省右司郎中、刑部侍郎、吏部尚书、北平按察司佥事、太常司卿再到两浙都转运盐使,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癸卯,上谓中书省臣曰: “近濠梁、怀远二卫火,军士房屋、赀财焚毁殆尽。皇陵卫有土木之役,长淮卫有漕运之劳,艰苦可知。今时将寒,可令吏部尚书吕本、户部郎中万镛往会行大都督府官,以绵袄七万给之。”—《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五》
吕本剧照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四月,朝廷为皇太子朱标举行大婚典礼。皇太子妃常氏,开国第二武臣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嫡女。至于吕氏,由于靖难后大量史料的缺失,其入宫时间已不可考。
朱标共五子四女,其中常氏生长子朱雄英、第三子朱允熥,吕氏生次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第五子朱允熙。
据《胜朝彤史拾遗记》的记载,吕氏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继妃。在《明史·吕本传》中,其身份定义是“太子次妃父也”。对于常氏和吕氏的地位,史书认为二者之间的地位是相差仿佛。
初,太祖册常妃,继册吕妃。常氏薨,吕氏始独居东宫。而其时秦王樉亦纳王保保妹为妃,又以邓愈女为配,皆前代故事所无也。—《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常氏与吕氏剧照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皇太子妃常氏去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皇嫡长孙朱雄英去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当年九月,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举动,历来都有很大的争议。除了到底应该是传子还是传孙外,最大的问题在于和弟弟朱允熥相比,谁更应该成为皇太孙?或者换句话说,朱允炆到底算不算朱标的嫡子。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吕氏后来成为了继妃,她在做次妃时候所生的朱允炆,身份自动就变成了嫡子。至于商纣王和微子启、微子衍的身份认定,是商朝的例子,并非周礼。而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次妃所生的儿子,至少在明初,也是嫡子,我们不妨来看几个例子。
朱标与吕氏剧照
朱尚炳,秦王朱樉长子,次妃邓氏所生,洪武年间册封为秦世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袭封秦王。朱秩煃,庆王朱栴第四子,次妃汤氏所生,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册封为庆世子,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袭封庆王。朱悦燿,蜀王朱椿次子,次妃金氏所生,因为诬陷蜀藩长孙朱友堉,被仁宗从成都打发去了湖广澧州(今湖南澧县)。日后蜀藩大宗绝嗣,朝廷最终选择朱椿第五子袭封,朱悦燿之子朱友堚为此还愤愤不平上奏朝廷。
辛巳,华阳王友堚奏:臣父悼隐王乃蜀献王次妃金氏所生,为第二子。叔父保宁王乃献王宫人所生,为第五子。今保宁王子孙袭王爵位,享有封国之富。臣在澧州,窘乏殊甚。乞以献王所遗金帛器物、内使、宫女、官校分赐于臣。—《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十九》
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大概推断,至少在明初的时候,亲王次妃所生之子也是嫡子。以此类推,太子次妃之子,即朱允炆,在吕氏还没成为继妃的时候,同样也是嫡子。
皇太孙朱允炆剧照
朱允炆会成为接班人,早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十二月便已经初见端倪,因为朱元璋特意抬高了吕氏的身份,让文武官员的命妇在皇太子妃生日之时入宫行礼。
癸丑朔,礼部奏:“正旦、冬至及皇太子妃诞日,公、侯、伯夫人、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命妇及未受封正妻各具服,赴柔仪殿行贺礼。”—《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四》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月,正是朱标病重期间,朱元璋向诸皇子发布了一道敕书,而这道敕书是由朱允炆亲自审阅之后颁布,即“孙允炆亲目之后发行”。由此可见,朱标在世之时,就已经把朱允炆选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在明初密档《太祖皇帝钦录》中,更是在册立皇太孙的诏书中,官方认定朱允炆的身份为“嫡孙”。
从皇太后到皇嫂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允炆追尊皇考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妣常氏为孝康皇后。同时又尊生母吕氏为皇太后,这也是大明王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太后。
吕太后剧照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朱标是和常氏一起升祔太庙。按照明代太庙一帝一后的标准,即使没有意外发生,将来吕氏的神主牌位也不能祔享太庙。
当年七月,受朱允炆残酷削藩政策的逼迫,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在三年的苦战中,双方本来互有胜负,一时间僵持不下。但是在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年底,朱棣调集所有精锐,千里南下绕过所有的城池据点,一路直扑京师南京而来。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五月二十日,燕军驻师江北,朝廷遣朱元璋堂侄女、朱棣的堂姐庆城郡主过江议和,不果。六月初三日,燕军渡江,五天后驻军龙潭。初九日,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出城议和,不果。十一日,谷王朱橞、安王朱楹与李景隆一起再次出城议和,依然不果。
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剧照
十三日,燕军兵临金川门下,守城的谷王和曹国公打开城门,将叛军放进城来。当时城中大乱,吕太后亲自赶往朱棣军中,想做最后的努力。事到如今,换谁也不可能收手。就在吕太后失望而归之时,宫中突然起火,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或被自焚)而死。
燕兵至金川门,迓太后至军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还,未至,宫中已火。—《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明史》算是客气的,在《明史》编修官毛奇龄所著的《胜朝彤史拾遗记》中,朱棣是“再拜”,而吕太后则“无一言慰劳而返”。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吕氏最后保持了其皇太后的气度。
燕王朱棣剧照
十七日,朱棣在尚未修复的奉天殿登基称帝。二十六日,新天子废去大哥朱标的庙号,将其仍称为“懿文皇太子”,神主则由太庙迁回懿文陵(今明东陵)。朱标既然已经不是皇帝,吕氏自然也不能继续做她的太后,朱棣给她的新称呼是“皇嫂懿文皇太子妃”。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皇太子诸子封郡王。七月十二日,吴王朱允熥降封广泽王,出居福建漳州府。衡王朱允熞降封怀恩王,出居江西建昌府。徐王朱允熙降封敷惠王,因年纪尚幼(十二岁),由母亲吕氏带着一起迁居居懿文陵园。朱棣有多狠呢?《太宗实录》有一条记录:“俱以是日行”。当天降封,当天打包走人。
既而随其子允熙居懿文陵,永乐元年复称皇嫂懿文太子妃。—《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敷惠王朱允熙改封为瓯宁王,奉懿文皇太子之祀。从史书记载来看,此时朱允熙应该会搬进新修的瓯宁王府。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瓯宁王府失火,朱允熙惊惧成疾,最终一病不起,终年十六岁,谥曰哀简。
明东陵复原图
至于吕氏的结局,很遗憾,她就此消失于历史记载之中。何时去世,有无谥号,一概不知。明代著名史学家沈德符,在其所著的《万历野获编》之中,对朱棣以及此后继位的仁宗朱高炽,都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今懿文园近附孝陵,岁时尚能沾祭,常、吕二后想亦并祔不废。然吕后竟无讳日可考,亦无谥号追赠。虽大义灭亲,然于文皇为长嫂,于仁宗为伯妣,恩礼缺然,可为叹息。—《万历野获编·卷三·故后无讳日》
结语:常氏嫁给朱标七年,为太子生育了二子二女,从这个频率看,朱标并没有像《山河月明》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宠妾灭妻。至于吕氏,想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做“白莲花”,搞宫斗,大家伙是不是想多了。
不管是从周礼,还是明初的规矩来看,次妃所生的朱允炆都是嫡子、嫡孙的身份,他力压弟弟朱允熥成为皇太孙,可谓是实至名归。朱标从西安回南京后重疾在床,朱元璋随即抬高吕氏身份,又让朱允炆处理政务,说明皇帝和太子已经达成一致,朱允炆就是下一任接班人。
而吕氏只做了不到四年的皇太后,就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一切。朱棣口口声声称呼吕氏为皇嫂,可是却连她的去世时间都不在史书中留一笔。这样一个可怜的女人,后世的编剧高抬贵手,就不要再编排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