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太平镇有口老井,相传是开镇时所凿,井水清冽,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镇民。镇民们日常汲水、洗衣,这口井承载着他们生活的点滴。
然而,近来镇上却怪事频发。多名年轻女子在井边打水时莫名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家属们四处寻找,哭天喊地,却毫无头绪。最初,镇里的捕快还会挨家挨户询问,张贴寻人告示,可失踪的女子越来越多,竟达到了十几人之众,捕快们也渐渐没了办法,只能将案子搁置一旁。
新任县令李逸风赴任太平镇,听闻此事,大惊失色。他自幼熟读圣贤书,心怀苍生,立志要为百姓伸冤。到任后,他第一件事便是查阅这些失踪案的卷宗,只见案宗上记录简单,线索寥寥,毫无头绪。李逸风心中愤懑又焦急,彻夜难眠,在书房中踱步沉思,如何才能解开这谜团。
李逸风遍访镇上的老者和捕快,可众人皆是摇头叹息,毫无头绪。他心有不甘,决定斋戒沐浴,前往城隍庙虔诚祈愿,希望能得到神明的指引。当晚,他在城隍庙的偏殿中入睡,恍惚间,一位身着官服、面容和善的老者飘然而至。李逸风赶忙起身相迎,问道:“敢问尊神是?”老者微笑着说:“吾乃城隍。”李逸风又问:“尊神降临,可有教诲?”城隍神缓缓说道:“日下有木,水中有影,门内藏人,土中埋金。”言罢,便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不见。
李逸风从梦中惊醒,反复琢磨这几句隐晦的话语,一夜未眠。次日清晨,他望着窗外的阳光,突然灵光一闪,恍然大悟:“日下有木是‘杳’字;水中有影,水为三点水,影取‘景’,合起来是‘憬’字;门内藏人是‘闪’字;土中埋金,金字旁加土,是‘钍’字。这莫非是暗示‘杳憬闪钍’,‘钍’与‘屠’谐音,难道是指住在‘杳憬’之地的屠户?”
李逸风不敢耽搁,立刻唤来师爷,询问镇上可有叫“杳憬”的地方。师爷思索片刻后说:“回大人,镇西有个小村落,名为‘姚井’,与‘杳憬’读音相近,不知是否与之有关。”李逸风当即决定,带领一众捕快前往姚井村查探。
到了姚井村,李逸风发现村子不大,人口稀少,村民们大多以务农为生。他暗中观察,发现村头有一家屠户,门前血迹斑斑,腥味扑鼻。屠户名叫王麻子,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眼神中透着一股凶狠。李逸风心中一动,觉得此人十分可疑。
他命捕快暗中监视王麻子的一举一动,自己则乔装打扮,混入村民之中打听消息。经过一番查访,得知王麻子平日里为人孤僻,很少与村民往来,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陌生女子出现在他的家中,随后便消失不见。李逸风断定,王麻子定与那些失踪女子有关。
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李逸风下令抓捕王麻子。当捕快们冲进屠户家时,王麻子还在磨刀,准备杀猪。他见势不妙,想要反抗,但很快就被身手敏捷的捕快们制服。
在公堂上,王麻子起初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罪行。李逸风将调查到的证据一一摆在他面前,王麻子这才低下了头,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垂涎那些年轻女子的美貌,每次趁她们在井边打水时,用迷药将其迷晕,然后带回家里,欲行不轨。若女子反抗,他便残忍地将其杀害,尸体则埋在自家后院的猪圈里,用猪粪掩盖。
真相大白后,李逸风立刻派人前往王麻子家后院挖掘。果不其然,在猪圈下挖出了十几具白骨,正是那些失踪女子的遗体。家属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哭声震天,整个公堂弥漫着悲痛的气息。
李逸风依法判处王麻子死刑,为那些冤死的女子讨回了公道。消息传开后,太平镇的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对李逸风感恩戴德。
经此一事,李逸风深感为官者责任重大,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切不可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而那些心存恶念、为非作歹之人,即便一时逍遥,也终逃不过正义的审判。太平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老井依旧,只是人们在打水时,心中多了一份警惕,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