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5138f6af127763f1257034675119bd.jpg)
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行走于世,总会发现有些人身上有特别明显的行为特征,而且很难改变,经常伴随一生。
思想造就行为,行为形成习惯。
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总会形成一些特别的“穷习惯”。
尤其对于女性。
如果长期受穷,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以下三种习惯,无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其对生活的幸福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58fc1babddcf1fce813f533166f51c.jpg)
生活抠搜,有钱也不舍得花
《我不是药神》里有句台词: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如果穷,生活会处处受限制;
如果长期受穷,还会影响人的行为,控制人的精神。
曾经的邻居林嫂子,就是这样一个被贫穷操控一生的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林嫂子始终谨记:
要节约,要节省,要攒钱。
林嫂子买菜时,经常买被挑剩下、发蔫的蔬菜,非节假日,都见不到她在买肉回家。
需要去饭店请客时,她会提前准备很多优惠券,在收银台和人“交流”很长时间,为的就是能打折,便宜那一点零头。
在吃食上节省,带孩子去玩,她也要再三犹豫。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一问票价少则几十,大则上百,她认为这很不划算,不如趁着快关门搞特价时再来。
而那时通常临近天黑,根本就玩不了什么。
就这样一拖再拖下去,最终也没能带孩子好好玩一场。
不舍得吃、不舍得乱花钱的林嫂子,几乎把能省的地方都省了一遍。
她的口头语就是:
“钱到用时方悔恨,能省一分是一分。”
她不仅从日常生活上节约,在自己生病时,也能省则省。
本着小病靠拖好,大病靠抗的原则,能在小药铺吃药解决,就绝不上大医院被坑。
这样的生活,林嫂子过到五十多岁,后染上疾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事后,医生曾对家属说:
“这本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要是早发现早治疗,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生活节俭本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为了钱,而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最终造成有钱也无法挽救生命的结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c8b2cf4fc6f73f0bf16d3d896e57f1.jpg)
有话说:
“钱固然珍贵,但命才是最重要的。”
人通常活颠倒的表现就是,把钱看得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生活需要钱,但一味为了钱而忽略自己的生命,显然得不偿失。
好好生活,让钱为我们的生活助力,而非做钱的奴隶,被奴役一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c88673e2480c1091f9187d68d8f5cb.jpg)
行为不检,占不该占的便宜
苏格拉底说:
“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
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也抹不掉别人对你的印象。
前段时间闲聊时,朋友就大肆吐槽了她婆婆一番。
原因是晚上孩子嘴馋,她本着心疼孩子,给孩子点了外卖。
在吃的时候,被婆婆看见了,她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
“做的饭你们不吃,天天吃这些垃圾食品,净花那冤枉钱。”
本该是开开心心地享受食物,在婆婆阵阵呵斥声中,不但没感受到开心,反倒憋了一肚子气。
如果仅止于此,大抵可以归结为节俭、健康之类的。
可有时从街坊邻居的口中得知,她婆婆不仅舍不得花钱,而且该花的钱,她也不乐意花。
朋友的婆婆去超市购物时,时常把一些没有标签的散装零食,偷偷装进口袋,美其名曰:
孩子喜欢吃。
朋友的婆婆不仅在外面喜欢占些小便宜,回到家里也是处处算计,生怕自己受了损失。
朋友生产坐月子时,请求婆婆帮忙来带孩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a01feccb432be21ab3bb19c2aa5651c.jpg)
人未至,声先到:
“我去了,平时去买菜的生活开支,你们要提前给我备好。
我生病了,你们得管我,带我去抓药、去看病。”
这些或许可以说是为人子女的本分。
可是,在她到来之后,她每天借着去买菜,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丝毫不顾忌朋友一人带孩子的无助。
为此,朋友大倒苦水,每每说及此处,总会眼眶微红、声音哽咽。
教育家徐特立说:
“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谁就会吃亏。”
人际交往都讲求你来我往,互帮互助。
如果一味地只进不出,势必会被孤立,别人见了,都绕道而行。
为一点蝇头小利,丧失自己做人的品格,实在是不划算。
不占不该占的便宜,做一个行为端正的人,才是人际交往的长久秘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f838b6bfb56de050b66b039584e903.jpg)
性格怯懦,缺少改变的勇气
郭沫若说:
“唯最怯懦者为最残忍。”
勇者,矛头向外;
怯懦者,矛头向内。
因为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只能选择委曲求全,有累自己扛,有苦自己忍。
对自己残忍,才是最可悲的。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名叫云的女孩,从小生活困苦,梦想就是长大后找个有钱的男人。
最终,她如愿以偿,嫁给了现在的老公。
婚后,她安心做起了全职太太。
她以为自己会像电视里演的富太太一样,舒适安逸,潇洒快活。
谁料,生活给她来了个大转折。
她是不缺钱了,可是婆婆对她的态度就像对待佣人一样,呼来喝去,任打任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3a642d8ff87bc43a78dece06b864b6.jpg)
一会儿倒杯水,一会儿拿东西,出门更是让她跑前跑后,稍有怠慢,迎接她的就是一顿数落。
她向老公哭诉,老公却说:
“你在家也没什么事,就多陪陪她,就当替我尽孝了。”
后来,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有了宝宝以后,家庭生活更加琐碎,可这里里外外的操劳还是她一个人。
一到需要帮助的时候,婆婆就说年龄大了,身体不舒服;
老公则是借口出差,通常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主打的就是一个眼不见为净。
长期的操劳下,小云越来越郁闷,因为负面情绪攒得越来越多,终于她下定决心想要离婚。
可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闺蜜时,却被闺蜜一番“外面的世界更残酷”的言论吓得退缩,踌躇不前。
看着熟睡的孩子,想着自己微薄的赚钱能力,她又退缩了:
“算了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离婚也不一定能找到比现在的老公条件更好的人。”
云就是在这样想离开,又不够决绝中相互拉扯,不断内耗。
最终越来越憔悴,越来越苍老。
弗兰克说:
“如果你是懦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敌人;
但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朋友。”
有时候,困住自己的往往不是外部环境,而是心中,自己给自己编织的牢笼。
跳出心中的桎梏,勇于尝试,不轻言放弃,才能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
康德说:
“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
贫困产生的性格影响,就像是一种隐性疾病。
即使身处优渥的环境,也无法真正享受生活,还会影响行为,产生一些偏离,甚至还会夺走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
物质上的稀缺并不可怕,可怕是因为物质贫困而造成精神上的贫瘠。
我们需要战胜的是心理上的空缺,唯有精神富足,才能真正富有。
愿每一个无论身处贫困还是富有的女性,都能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作者 | 幕卷·离小鱼,像鱼一样畅游在文字的海洋。
图片 | 幕卷·摄影爱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