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电器公司的重组,属于“内部动刀、自我革命”的第一步,这也给众多中国家电企业,特别是集团型的家电巨头们,在未来的发展“敲响警钟”。不能活在过去,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功,必须要敢于向自己“动手”,敢于自我革命,才能长久的战斗下去。
孙力||撰稿
2025年家电市场开工的第一天,众多家电厂商便看到来自日本松下公司的重磅改革举措:放弃没有利润、没有希望、竞争力弱的电视机业务,解散松下电器公司并按照品类重构为三家独立运营的公司,从而激活这家日本百年企业的生命力。
家电圈认为,松下此举将给已经集团化运营多年的众多中国家电企业,发出了新的信号和启迪,业务变革、组织变革不能停,而且还要匹配与协同,必须要激活并赋予不同品类“自我造血”功能,让各个品类具备“自负盈亏”的实力,才能持久地活下去。
日前,多家媒体公开报道称:2025年初,松下控股公布了新的业务重组计划。松下电器控股公司社长楠见雄规在公司的经营方针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准备放弃电视机事业,计划进行抛售。目前,尚不清楚是直接出售,还是有其它的方式,但松下管理层直言:正在以各种方式进行不同情况的研究,必须重新调整松下的事业板块,以巩固高利润的业务。
相对于松下传出的可能出售电视机这一传统且没有竞争力的业务,家电圈认为,松下 更大的变革还在于要“解决松下电器公司”,并将相关业务进行拆分后的重构与再造。具体来看:
解散松下电器公司,这家公司是松下电器控股集团的主体公司,也是“松下电器集团”的源头,主要生产家电、空调和照明等产品,早就不是松下的业务和利润中心。预计“松下电器公司”将于2025年度内解散,然后拆分成为三家公司,家电板块组建为“智能生活公司”,空调板块组建为“空质空调・食品流通公司”,照明板块组建为“电气工程公司”。
除此之外,松下其它的业务,比如电池、住宅能源系统、汽车材料、智能网络等事业板块,继续保持子公司的格局,多驾马车齐头并进。也就是说,未来松下的管理架构就是“小集团+大产品公司”,各个产品完全独立运营,并自负盈亏。这正是最近几年以来,松下变革的一部分,也是一大批日本巨头转型与变革的“标准动作”。
打破“大锅饭”经营管理架构,充分赋予并激活不同业务和品类的自主发展和经营决策能力,保持业务在一线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战斗力。这正是当前一批日本企业的重要动作,包括索尼、东芝等日本知名企业在过去几年,要么是出售缺乏核心优势的业务,要么将相关业务重构之后进行产品子公司化运营。
松下这一轮变革,并不是2025年的决策,而是早在多年前松下新旧社长“交接班”时,就已经确定的方向。家电圈获悉,早在2021年,松下前任社长津贺一宏在离任时,对接任者楠见雄规表示:“我已经意识到,松下电器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会开始慢慢沉沦,必须摆脱困境,让每一个事业板块独立挣钱。”在2022年,楠见雄规接任社长后的第二年,成立“松下电器控股集团”,对各大事业板块实施独立的公司化运营,意在提高每个业务部门的竞争力寻求自我盈亏,并允许它们决定自己的未来。
业内人士直言: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说,加快打破“大锅饭”为“独立子公司化”运营,可以避免因为一个产品事业部门陷入困境,其他事业部门也可以保持各自的独立运营体系,而不是挤在一艘大船上共同沉没。这是松下解散松下电器公司的初衷,也是集团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
在家电圈看来,松下抛弃电视业务的核心原因,是因为电视早就不是松下具备竞争力的业务;但松下解散松下电器公司却是一轮“自我革命”的新生与蜕变,意在重振松下在家电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家电圈所有标注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