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巨变:22年调水调沙,下游河道降3.1米,告别“地上河”远吗

渣叔罗影的人生 2023-11-03 23:24:07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却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条最难治理的大河,百姓在沐浴其恩泽的同时,也深受其蹂躏。

如何治理黄河水患,让黄河不再泛滥成灾,是困扰中国历代统治者的难题。

近年来,有一项被认为最有效的治黄新措施———调水调沙冲刷河床,初见成效。

调水调沙能否让黄河彻底告别“地上河”之困扰呢?

充满隐患的地上河

黄河被称为“地上河”,主要原因是河床不断抬高,黄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在中下游沉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严重超过两岸地面。

以河南郑州至开封段为例,黄河河床底部比两岸地面高出7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再加上平均3米的水深,整个河面会比地面高出10米,相当于6层楼。

如果站在河堤上眺望,会看到一条高高在上的大河在眼前奔流,水面甚至高于周围民房的屋顶,这种视觉差异十分惊人。

黄河河床越抬高,发洪水时河水越易漫出堤岸,导致决堤,历史上黄河曾发生过上千次决堤,26次改道。

改道后河道往往南移,给沿途带来毁灭性打击,如果没有加固河堤,中下游地区随时面临洪水侵袭的巨大威胁。

为此历代统治者不惜重金加固河堤,民间也有“扒黄河家业半”的说法,可见防洪形势之严峻。

黄河带来的泥沙是造成河床抬高的罪魁祸首,黄河每年的含沙量高达上亿吨,有“一碗水半碗泥”之说。

大量泥沙在中下游沉积,千百年来不断抬高河床,逼迫河堤不断加高,超过承受极限后才引发决堤。

黄河输沙量之大,曾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如果把这些沙子堆成宽高一米的土块,可以绕地球27圈。

黄河的地上河问题源于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植被稀少,风沙大,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泥沙随风沙被西北季风吹向东部,最终在河流中汇集,进入黄河,成为巨大的泥沙来源。

历朝历代的治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根治,必须系统治理黄河上游,恢复植被,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遏制河床抬高,减轻地上河的隐患。

科学调水调沙,疏导泥沙彻底改善黄河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黄河泥沙淤积严重的现状,水利专家们提出了科学的调水调沙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探索,调水调沙逐步成为治理当代黄河最关键的举措。

调水调沙主要通过人工调控黄河上游水库的水量,在洪水季节放水形成较大水量的洪峰,用水流的推动力带走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与此同时,还要采取爆破、疏浚等手段彻底疏通黄河下游河道,防止泥沙再次淤积。

例如,位于黄河最后一个峡谷的小浪底水库,可以控制黄河91%的水量和几乎全部泥沙,每到汛期,小浪底水库按计划开闸放水,用强大的水流推动力冲刷河床淤积。

三门峡等水库也配合小浪底进行放水对接,形成推动泥沙的水流不间断,此外,小浪底水库还利用“异重流”原理,使黄浊的河水潜入库区清澈水底部继续前进,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冲刷作用,仅2021年秋季汛期,就冲刷下游约0.9亿吨泥沙。

在上游水库调水的配合下,黄河下游也进行全方位治理,采用各种手段疏通河道,防止泥沙再次淤积,同时加固河岸,避免泥沙侵蚀河道,减轻对河道的破坏。

最关键的“束流冲砂”方法,则是在特定河段暂时收窄河道,集中水流形成高速泄洪,用强大的水流冲力冲刷河床底部的泥沙,这种办法能快速降低河床高度,增大黄河的泄洪通道。

调水调沙的实施为治理当代黄河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初步解决了河床抬高的顽疾,但是想要彻底解决黄河水沙问题,还需从源头入手治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有效减缓了水土流入黄河的速度和数量。

此外,还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北部绿化改良工程,通过移山填沟等措施减少泥沙越过黄土台地直接入河,这些工作对阻止泥沙源源不断进入黄河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被动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推广轮作制、建立阶梯田等改良农田耕作方式,引导农民采用更科学的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山地开垦导致的草原退化也是泥沙增多的重要原因,应规范开垦行为,恢复退化草原的生产力。

在荒山秃岭上大力植树,增强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通过科学管控畜牧业发展,使草原恢复生机。

只有系统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泥沙大量流入黄河,这需要政府部门、科研人员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通力合作,同时,还需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开发适合黄土高原特点的植被恢复和土地整治技术。

经过20多年持续不断的科学调度,每年可清除约1.5亿吨泥沙,黄河河床总体下降3.1米,部分河段淤积明显得到缓解,防洪标准也得到提高,调水调沙使黄河治理走上正确道路,初步解决了河床抬高的顽疾。

未来,在水库调节的协同配合下,黄河下游淤积问题有望基本消除,必须从流域整体出发进行调控,这是应对未来治理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还需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问题,方可从源头上治理黄河的水沙不平衡状态。

只有系统开展调水调沙和黄土高原治理,才能让黄河由“中国的痛”转变为富饶的母亲河,让清澈的河水流经广袤的北方大地,成为繁荣富强的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我们坚信,在全民共同努力下,黄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黄河治理:一条路要走好,同心共筑中华梦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数千年来,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荣辱。

如今,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正以崭新的理念和举措推进黄河治理,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份,汇入渤海,黄河流域面积74.5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1.7亿。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沙关系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探索科学黄河治理之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2年,黄河委正式实施调水调沙冲刷河道的方式,经过20余年,取得显著成效,据报道,这期间累计输沙入海超过32亿吨,解决了黄河下游部分河段的河床抬高问题,多个地方河床平均下降3米以上。

黄河不再频繁决堤改道,减轻了下游民众的防洪压力,这标志着黄河治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黄河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黄河河道形态、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河床变化,这需要科研部门长期观测研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2022年,黄河委发布《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其中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举措,将黄河流域水质改善,植被覆盖提高等作为重点,各项工程和技术手段发挥积极作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必将不断改善。

黄河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上游要大力植树造林,控制泥沙源头,中下游要加大河道疏浚力度,科研部门要加强监测和技术创新,及时优化治理方案,基层组织要动员民众共同爱护黄河,企业也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让清澈的河水长流,让绿色的母亲河永远伴随中华民族,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坚定信心,顽强拼搏,一定能够让祖国的母亲河变得更加清澈平安。

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崭新姿态全力治理好黄河,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黄河泥沙,治而不息。

我们还需继续探索,坚持理性科学的态度,积极开拓创新,在各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路线图。

唯有大家不懈努力,才能让这条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数繁荣的母亲河,永远生机盎然。

最后,我还有一个疑问:我们究竟要将黄河治理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期待这个问题能引发大家更多思考。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0

渣叔罗影的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