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转账20万!男子自述相亲被骗,牵连出背后受骗者多达20余人

爱分享的鱼大大 2025-03-31 15:45:50

近日,97年河南小伙王先生因在相亲节目中 "彩礼随便要" 的言论遭婚恋诈骗事件引发关注。2023 年其参与河南一档爆火相亲节目后,三天内被骗 20.5 万元。

主犯高某以婚恋为名实施情感操控,通过伪造亲属关系、网贷套现等手段,在取保候审期间持续作案,涉案金额超 300 万元,20 余名适婚男性受害。案件揭示新型诈骗模式:线上筛选目标后线下建立信任,利用男性急于成婚心理实施精准诈骗。

一、事件背景:相亲热潮下的意外遭遇

2023年,河南一档相亲节目因接地气的风格成为现象级婚恋平台。2024年3月,来自周口淮阳的26岁小伙王先生带着省吃俭用攒下的50万元存款,驱车200公里前往相亲,却在节目现场公开表态“彩礼随便要”后,意外被诈骗份子盯上。

三天内,他被一名化名高某的女子以结婚为诱饵骗走20.5万元,而这仅仅是高某系列诈骗案的冰山一角。

二、受害者自述:从相亲希望到人财两空

1.精心策划的骗局开端

王先生回忆,高某通过他在节目中公开的手机号锁定目标,以“温柔体贴”的形象迅速拉近距离。初次见面时,高某主动带他见“家人朋友”,甚至安排在其“哥哥”的烧烤店聚餐,营造可信氛围。随后以“资金周转”“筹备结婚”等理由要求转账,三天内骗取其存款20.5万元。

关键话术:

“不图车不图钱,只是需要临时周转”

“拿钱就能随时领证结婚”

2. 骗术升级与心理操控

高某在取得初步信任后,利用情感操控(PUA)手段强化控制:

第一天:营造“完美伴侣”形象,卸下受害者防备;

第二天:以“想稳定过日子”为由提出经济要求;

第三天:虚构债务危机,诱导受害者借贷填补漏洞。

受害者心理:

“我以为见了家长朋友就安全了,没想到全是演员。”——王先生

三、诈骗网络浮出水面:跨省连环案中案

1. 犯罪轨迹与司法漏洞

据湖北省巴东县法院判决书显示,高某自2023年1月起,以婚恋名义诈骗10名受害者,涉案金额超百万。令人震惊的是,其在取保候审期间仍持续作案,新增受害者达十余人,总金额突破300万元。

司法争议点:

9名受害者签署谅解书,致主犯仅获3年有期徒刑(缓刑3年6个月);

取保期间监管缺失,导致犯罪持续升级。

2. 受害者群体特征

年龄分布:25-40岁急于成家的男性为主;

被骗方式:

利用网贷平台套现(最高单案69万元);

伪造婚约诱导借贷;

虚构共同投资骗取存款。

社会困境:多数男性受害者因“羞耻感”未及时报案,间接助长犯罪。

四、深度反思:婚恋诈骗的社会警示

1. 新型诈骗模式演变

高某团伙融合传统“杀猪盘”与线下场景诈骗:

线上:通过社交平台(陌陌、同城功能)锁定目标;

线下:伪造家庭关系、经营场所增强可信度。

2. 法律与社会的双重挑战

司法困境:谅解书制度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削弱刑罚威慑力;

性别偏见:男性受害者报案率不足,导致犯罪黑数庞大;

平台责任:婚恋场景中个人信息保护存在漏洞。

3. 专家建议

婚恋经济往来务必保留书面凭证;

警惕“快速结婚”承诺,实地核实对方社会关系;

建立跨省婚恋诈骗信息共享机制。

五、未完待续:正义追击进行时

目前,王涛与其他受害者已组建维权群,并向公安机关提交新证据。其中一名与高某实际登记结婚的濮阳受害者,因拒绝签署谅解书成为关键证人。

后续报道将深入湖北宜昌,揭露这段“三日闪婚”背后的更多真相,事件更新后留言的会逐一@您。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理想讨论!

信息来源:河南都市频道抖音发布于 2025-2-10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的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5
爱分享的鱼大大

爱分享的鱼大大

读书、看报、爱分享,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