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研发整合:岚图“反向输血”背后的战略考量
在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一场关乎未来的重大变革正在东风集团悄然上演。继2月9日东风与长安旗下上市公司发布那重磅的公告,披露间接控股股东正精心筹划涉及公司的重组事宜后,被誉为“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的东风集团,其整合动作仿佛按下了“加速键”,步伐愈发矫健有力。
2月13日,据消息灵通人士爆料,东风集团已经率先在内部掀起了研发整合的浪潮。其中,岚图汽车等自主品牌犹如英勇的战士,开启了向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的“技术输送之旅”,在新能源领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供血”行动。这“供血”涵盖的范围可不小,从至关重要的三电总成,到先进的混动技术,无一遗漏。
岚图ESSA2.0架构、SOA电子电器架构等最新的炫酷技术,更是引得东风日产也急切地与岚图等自主品牌深度接洽,仿佛看到了新的发展曙光。
其实,此次东风集团内部的研发整合并非偶然之举。回溯过去一年东风集团的点点滴滴,我们不难发现其内部早已在那有条不紊地进行产能优化。岚图品牌旗下的纯电车型岚图知音,在去年下半年便在东风日产云峰工厂踏上了生产的征程。
那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推动着这次整合呢?看看东风日产的官网数据就知道,其位于广州、襄阳、郑州、大连、常州和武汉的六大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高达160万辆,这本应是威风凛凛的生产“军团”。然而,东风汽车集团2024年的产销数据却给了一个“大反转”,东风日产的年产量大幅下滑,跌至63.2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39.5%,就像一辆高配的跑车却跑不起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风乘用车在2024年可为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贡献了21.3万辆的销量,占比超过10%,同比大增82.4%。特别是岚图,这个东风全集团之力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2024年累计销售8万辆,同比增长59.3%,表现简直惊艳。
岚图不仅整合了此前生产ARIYA的东风日产云峰工厂,还在下半年快速完成了旗下FREE、梦想家、追光三款车的迭代升级。为确保顺利交付,2023年岚图汽车武汉工厂甚至开启了“疯狂工作模式”——24小时工作制。不仅如此,岚图还在去年北京车展大胆地发布“出海”战略,计划到2030年进军全球60个国家,建成500家销售服务网点。
业内人士分析,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大舞台上,车企的结构性战略收缩实乃市场规律的作用。车企对传统燃油车产能的调整,犹如一场精心的“资源大挪移”,把资源从不具备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传统燃油车领域,转移到更有前途的新能源汽车战场,这是顺应潮流的必然选择。
而且,不只是东风集团在内部大刀阔斧地整合,从去年开始,吉利、长安、上汽等汽车集团也纷纷开启资源整合之旅,在产能和研发等领域协同作战。
此次岚图对东风日产的“反向输血”,更像是东风集团在赛道上的一次“加速冲刺”。这背后,或许藏着东风集团的战略考量。
一方面,岚图承载着东风集团的殷切期望,在去年销量快速增长的良好基础上,今年要向着20万辆的年销目标奋勇前行。当产能的前置条件已经准备妥当,从技术领域扩充岚图技术矩阵的影响力就成了关键所在。之前,岚图因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在市场端获得了不少关注和销量,但如今华为有鸿蒙智行的多番布局,比亚迪等车企也在“智驾平权”上塑造了良好形象,岚图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技术亮点,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技术输血”或许就是它的奇招。
另一方面,尽管长安与东风目前还未正式合并,但从全球汽车集团的合并案例来看,未来若融合,同类品牌与技术领域间的合并与博弈难以避免。尤其是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导向下,技术整合与协作创新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东风集团全力整合,通过研发对旗下合资企业“反向输血”就显得合情合理。
而且,就算在东风与长安合并的设想下,岚图与日产的研发整合,也展现了东风的果断与敏锐。
在合并后同样定位高端的新能源品牌中,长安全力培养的阿维塔目前还没有类似整合动向,2024年全年销量7.3万辆,即便有华为技术加持,也面临着和岚图相似的发展难题。
东风集团的此次研发整合,正是它在汽车行业巨轮前行中的又一次勇敢探索,岚图与日产的“互动”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我们持续关注。